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重读《随想录》(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陈思和 参加讨论

    这篇文章发表后,巴金一发不可收,他发现有那么多的话题要讲,所以他决定用《随想录》这个名字发一组文章,他也不确定能发多少,他自己心中也没有个数,他看到社会上有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所以他在《随想录》总序是这样说的:“我一篇一篇地写,一篇一篇地发表。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也不高明。但它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前面已经说过,这篇文章写于1978年12月1日,正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巴金的《随想录》是他的态度:支持改革开放,支持思想解放。这是巴金的一个宣言——“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写了,做得到做不到也不知道,但“我”要把这些文章留下来;“我”是“无力”的,是一个很衰弱的老人,但“我”要说几句心里话——他是以一种很低调的方法来写的。
    我后来在复旦大学研究生课程上讲《随想录》文本细读,整整“读”了一年。我和同学们说,读这些文章要看那个时代的报纸、杂志文章和《随想录》中提到的文章,你必须了解那个时代背景,否则你是读不出味道的。巴金那时候已经是一个老人,写东西很困难。有一次我到他家去,他坐在那儿,说我这两天的手都不会动了,我写东西,钢笔架到右手上,手放在纸上却动不了,急着要用左手去推右手,他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推”出来的。那时候他刚好在写第四本《随想录》,叫《病中集》。这样一个老人,一个字一个字“推”出来的文章,肯定不会写得那么优雅、华丽。因为他每一句话都是跟自己的身体、跟自己的病痛在搏斗,坚持这样写下去。所以你如果光从字面上看,他可能写得非常简单,非常单纯。可是如果你了解里面有很多故事、很多掌故,我觉得那你就会读出这本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巴金把从1978年开始到1986年这一时期的社会信息、思想界和文艺界的信息,通通写进去了。当时社会热点特别多,关于《假如我是真的》那个“小骗子”的问题、关于《苦恋》的问题、关于现代派的评价问题、关于人道主义的问题、关于“创作自由”的问题、关于教育的问题等等,他都写进去了。他对上世纪80年代这样一个伟大的、复杂的时代,做了真实的记录。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巴金所有的观点都是通过他自己的体验说出来的。就巴金站出来大声地说“讲真话”,我们很多青年人都嘲笑巴金,觉得巴金很胆小,他都快活到100岁了,还站在那里说要“讲真话”。讲真话有什么了不起,幼儿园的小孩子都知道不要撒谎,要讲老实话,对不对?好像“讲真话”这件事在人们很小的时候就解决了。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吗?如果连老实人都做不到,何谈做一个好人呢?从这个角度说,《随想录》的意义远远没有被认识。
    如果你真正读懂巴金的话,就会发现语言与语言之间,他表面的文字与背后的文字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果你知道他这篇文章为什么而写,他写这篇文章其实是讲什么问题的,你读《随想录》就会读出更多的味道。
    我想这样一本好书是值得放在我们自己的家里,放在我们的书桌上,经常性地去阅读。如果说有一种所谓的“修身养性”,我个人是将这本书作为我的“修身养性”的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