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五卷书》在印度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故事流传于世界各个地区,受到世界民俗学界的高度重视。《五卷书》在中国、中东、南亚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在世界民间文学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印度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五卷书 【英文标题】Panchtantra and Folk Literature in the East 【作者简介】薛克翘(1945-),男,辽宁大连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871 一、《五卷书》的基本情况 印度拥有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其民间文学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上古流淌至今日。这一传统表现了印度人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和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在印度浩瀚的民间文学作品中,《五卷书》以耀眼的光芒吸引着全世界的梵文学者、民俗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季羡林先生认为,印度的寓言故事出现很早,“最老的故事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存在了”,而《五卷书》里的故事“至晚也晚不过十二世纪”。[1](译本序P5)金克木先生说:“现在印度有几种传本,最早的可能上溯到公元二、三世纪,最晚的梵语本是十二世纪编订的。”[2]215这涉及《五卷书》的版本问题。季先生指出,由于年代久远,其流传又很广,所以《五卷书》的传本很多,在印度和尼泊尔都有,西方人士根据繁简的不同,划分出“简明本”、“修饰本”和“扩大本”等。[1](译本序P2)黄宝生先生又进一步指出,《五卷书》除上述版本外,还有克什米尔本和南方本。他说,“简明本”大约产生于 1100年,是由一位耆那教徒编订的;“修饰本”大约产生于1199年,也是由一位耆那教徒编订的;南方本和尼泊尔本也都出现较晚,只有克什米尔本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最接近“原始《五卷书》”的写本,而原始本又已经失传,所以“难以确定《五卷书》的最早成书年代”。[3]310 季羡林先生的汉译本是根据“修饰本”译出的,1959年出第一版,1981年出第二版。本文以下的介绍和讨论,都依据第二版。 《五卷书》开头部分叫做“楔子”,很短,叙述《五卷书》成书原因:某城市有国王,生了三个愚笨儿子。国王请一婆罗门为师。婆罗门以讲故事方式教育他们,所讲故事就成了《五卷书》。顾名思义,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五卷。第一卷《朋友的分离》,主干故事讲述狮子和牛结交为好朋友,豺狼离间了它们。除主干故事外,中间还穿插了30个小故事。第二卷《朋友的获得》,主干故事讲乌鸦、乌龟、兔子和鹿结交为友,同心协力摆脱猎人的捕杀。除主干故事外,还穿插了9个故事。第三卷《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主干故事讲述乌鸦与猫头鹰结怨,乌鸦用计战胜猫头鹰。穿插有17个故事。第四卷《已经得到的东西的丧失》,除主干故事外,穿插了11个故事。第五卷《不思而行》,除主干故事外,也穿插了11个故事。这样,5个主干故事加上78个穿插故事,总共83个故事。这是根据小标题统计的数字,实际上书中有些地方还穿插有小故事,所以《五卷书》的故事总数要超过83个。 《五卷书》具有突出的结构特点,即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层层叠叠,环环相接。季羡林先生把这一结构特色叫做“连串插入式”。 《五卷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韵散相间的形式。叙述故事情节一般都是散文体,而在叙述过程中不断插入有韵律的诗歌、格言和警句。这种形式在印度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可以说是印度古人的一个发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