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文学经典的价值历久弥新,亘古长存。近年来,当代文学是否产生了经典作品、如何确立文学经典的标准等,成为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热点话题。6月3—4日,山东师范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文学经典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学经典化这一主题展开研讨。 当代文学评估缺乏整体视角 随着时间推移,当代文学经典化成为一种必然结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表示,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60多年历程,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当代文学不仅是批评对象,也要被纳入历史进程,在这个意义上,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不断被提起并引发了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当代文学作品没有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与淘洗,探讨当代文学经典化为时尚早。 当代文学经典化存有争议与研究界对当代文学的整体评价较低有关。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谢有顺表示,研究没有经过时间淘洗的当代文学是有风险的,但如果对当代文学做一个全面梳理,整体上观察和审视当代文学,它的成就不亚于现代文学。在他看来,当代文学没有经典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当代文学经过几十年发展,社会影响力和艺术创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举例说,《平凡的世界》等文学作品每年有几十万册乃至上百万册的销售量,在社会大众中有广泛的阅读量。他认为,阅读量虽然不能作为文学经典的唯一标准尺度,但可以作为当代文学经典化的一个证据。 谢有顺表示,当代文学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先锋文学、网络文学等文学形式的出现与兴起,丰富了文学的表达样式。此外,更重要的是,当代文学为文学研究乃至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当代视角。他说,“当前,研究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的学者对当代文学比较陌生,这可能是学科边界造成的,但也是不应该的。任何研究严格意义上都应该具备当代视角,这也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