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不断拓展的儿童文学艺术思想空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汤锐 参加讨论

    “儿童文学作家们在不断尝试以各种方式去接近儿童与成人之间、童年与成年之间、童年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真相;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作家,将网络文学的艺术形式和时尚化的审美观念注入了当代儿童文学;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有一种源自真情实感和不矫饰的文字所构成的力量,正在冲破传统儿童文学审美风格的程式化。”
    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中国儿童文学得益于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无论作品的数量还是作家队伍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和创作队伍的扩大,老中青三代作家百花齐放,特别是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作家逐渐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骨干,“90后”甚至更年轻的作家们也以活跃的态势加入了创作的生力军,给儿童文学带来了更丰富多姿的人生体验、更具活力的时代观念以及更多新颖独特的艺术追求。
    关于儿童文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多样性,自从儿童文学这一门类诞生以来,每个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家群体都没有停止过探索和拓展,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富于实验性的、发人深思的创作现象,理论家们和作家们在不断地探索儿童文学的人文疆域、美学疆域,不断尝试拓展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空间和思想空间。回顾近几年的儿童文学创作,虽然存在着由于市场发展过快而导致的良莠不齐,但是仍有不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作家及作品,无论是在题材、主题、社会生活的开掘还是在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尤其是此次参加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审工作,对近几年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有机会作相对集中的接触,更是深有感触。
    譬如,关于儿童文学的儿童化与社会化,这是重新梳理认识儿童本位与美学边界的关系问题。每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其实都会触及“深与浅”之类问题,这种矛盾和讨论其实从未中断过,只是不断改头换面而已,几代儿童文学作家们在不断尝试以各种方式去接近儿童与成人之间、童年与成年之间、童年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真相。例如萧萍的实验小说《沐阳上学记》,作品并不仅仅是反映了“00后”一代儿童的校园生活题材,更意味深长的是,成年人的形象在这里不再是全知全能,作品以诗、故事现场、妈妈日记“三维”形式来呈现孩子的心声、原生态日常和妈妈的心声,分明表现了一种两代人之间开放的、双向平等的交流姿态,儿童文学既不是成年人单方面教育儿童的文学,也不是儿童单方面的释放狂欢,而是两代人的共同成长。再比如麦子的幻想小说《大熊的女儿》,作为成年人的爸爸是弱者,作为未成年人的女儿是拯救者,其实不妨将前者看作是代表着高度异化充满焦虑的社会,后者则可看作是单纯而强大的人性净化力量,即童心和亲情,童心不是字面意义,而是赤子之心,一种单纯、纯粹、不会迷失自我的境界;亲情也不仅指血缘关系,而是博大的爱与宽容,是漂泊在滚滚红尘中脆弱灵魂的港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