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坚定文化自信,承袭古典小说美学(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张曰凯 newdu 参加讨论

    20世纪80年代,我置身于文学编辑岗位,辉煌的文学局面,良好的文学氛围,使我又涌动起创作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吴组缃老师的话自然徜徉胸中,又重读《红楼梦》第三遍。此时我有幸购到3部视为珍宝的书:胡适收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和朱一玄编辑《红楼梦脂评校录》。3部书囊括《红楼梦》脂评8个版本,我陆续读了10年,边读评语,边对照原文,等于重读《红楼梦》(前八十回)第四遍。并做笔记。《红楼梦》脂评作者是历史上第一批红学家,是发现、赏识、评析《红楼梦》这部艺术巨著的伯乐和小说鉴赏家、小说美学家。他们写下的诸多评语,从对具体细节、情节、人物批评入手,总结艺术规律,创作经验,阐述美学观点、艺术成就,擘肌分理,洞幽烛微,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说美学专著,是我深入认识理解和把握《红楼梦》艺术的导师。
    至此,50多年前的小说初稿《三个女性》我早已否定,学习《红楼梦》小说美学创作长篇小说的信念,已在心中坚定不移。我知道这是爬一座高山,不但不可能登峰,也难以攀登。但为了诚挚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楼梦》小说美学,必须知难而上。
    2000年我退休后,用两年时间回乡访古,奔波于鲁西北平原12个市县,徜徉于黄河之滨、运河之畔。走进故土的历史深层,凭吊古之遗迹,瞻仰人物景观;念历史之悠悠,缅怀先祖之文明!2006年年届古稀执笔写作,又边读《红楼梦》边写作,一部《红楼梦》伴我5年,读至5遍6遍,反复思考,书名选定《悠悠玄庄》。
    我着重从四个方面学习承袭《红楼梦》小说美学:
    “发于情性,由手自然。”(李贽语)整部《红楼梦》体现了这种美学品格。人物、情节、细节来自作者亲身体验的生活,从作者胸中汩汩流出,如行云流水,真切自然,姿态横生,浑然天成,没有半点矫情,作品呈现生活本色之美。语言民族化、生活化、人格化,我力求绘声绘色。
    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红楼梦》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以形写神,神寓形中,形神兼备,具有“传神之笔”。这方面做起来很难,因为它不是靠技巧,全凭功夫。要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把握住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言行中描绘出人物神态及内心的世界,达到写意传神,宛然毕肖。我写作中朝这个方向努力,不敢妄言是否能够学到手。
    “有境界,本也。”(王国维语)《红楼梦》通过逼真细腻的生活细节营造的小说意境比比皆是,这也是这部艺术巨著萌生巨大艺术魅力,令读者百读不厌的肯綮所在。我的作品着重在农家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方面下功夫,尽力把细节写得精到准确,绵密入微,从容不迫,悠悠叙事,情趣横生,给人以愉悦的美感,力求营造出小说意境。
    “一篇情文字。”(脂评语)《红楼梦》悲剧的核心是“情”,这是《红楼梦》小说美学的独特优势。我师承这一笔法,描绘人物形象倾注一腔挚情,尽力做到情真意切;而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恩爱怨仇,力求“随事生情”,时时事事不忘“情”字。
    我半个多世纪的夙愿于2011年实现,并且得到评论家的认可、好评。但在学习承袭古典小说美学的路上,我只是迈开了第一步,距离彼岸还很远,很远。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话重心长的讲话,使我深受鼓舞,获益良多,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有生之年,志愿在“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方面做出努力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