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发掘“十七年”文学理论的价值(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冯宪光 参加讨论

    紧密结合文学实践的文论研究
    “十七年”文论研究与当时的文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有紧密的联系,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十七年”文论相对而言受政策的引导较强,这会产生一些弊端,如文论研究容易产生刻板性和教条性,这是今天我们需要警惕的。但这一时期的文论研究兼顾文学活动的整体环节,以文学创作的研究为重点,这又是值得我们继承的优点。当时新中国文学事业急需产生与新社会相适应的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七年”文学理论研究特别注重与当时的文学批评紧密结合。从文学研究的社会机构来看,当时文联、作协在协调文论研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著名文艺评论家林默涵、邵荃麟、何其芳、陈荒煤、张光年、冯牧、秦兆阳、侯金镜等,对《保卫延安》《三里湾》《红旗谱》《红日》《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优秀长篇小说都发表了极有见地的评论,同时在这些评论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推进了当时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文革”中批判的所谓“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等,都是“十七年”时期文论界一些作家和研究者力图纠正当时文艺创作中过多的条框束缚,以及对作家、艺术家创作肆意干涉的不良现象,在创作思想观念上提出的一些创新性探索,今天看来它们仍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仅从这一点来看,“十七年”文论是与文艺创作密切联系的,以文艺创作为中心的创作论是其理论探索的重点。这也是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时应该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