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李娜:《满江红·怒发冲冠》作者之争(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李娜 参加讨论

    明代将帅幕僚说
    1962年2月,词学研究者夏承焘在日本《中国文学报》(第16册)发表《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浙江日报》1962年9月16日转载),认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存在可疑之处,贺兰山在今甘肃、河套地区,宋时属于西夏,而黄龙府在东北地区。他引用唐宋明诗词证明,贺兰山均为实指而非泛指,“踏破贺兰山缺”反映的是明代北部边防形势。明朝建立后,北方边患频发,尤其是鞑靼入居河套后,频频攻扰明境。“踏破贺兰山缺”在明代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抵抗鞑靼也是当时的形势反映。
    夏承焘认为,弘治十一年(1498),明朝将领王越在贺兰山打败鞑靼军队,《满江红》写作时间在“英宗天顺初年(1457)至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这四五十年之间”,而明人赵宽书碑是在王越赢得军事胜利时期。据此,他得出这首词的作者是“参与这场斗争或对这场斗争有强烈感受的人,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他们的身分正和岳飞相同),或者是边防幕府的文士”。
    明代于谦说
    惠康祐《〈满江红〉作者应为于谦》(《南通大学学报》2008年3期)提出,《满江红》作者是明朝大臣于谦。他认为这是明代诗人由“土木之变”联想到“靖康之变”,借岳飞抗金事迹抒发胸中愤慨激烈心情写成的。《满江红》符合“土木之变”之后于谦“把洗雪明代的‘靖康耻’引为己任,有措施,有目标,而且充满了信心”。《满江红》和于谦的《石灰吟》等作品意境风格“完全一致”,在文笔上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闲”一词也许是诗人习惯性运用使然。
    陈世杰《〈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作者综论——兼与惠康祐同志商榷》(《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4期)一文从《满江红》的虚写实写、内容风格、于谦身份、用靖康耻隐说土木之变以及于谦文集记录等方面进行质疑,认为“于谦说”难以让人采信。王越、于谦、岳飞虽同系臣子,但结合史实、作者身份经历以及心态,《满江红》的作者只能是岳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