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现象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教鹤然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地域与空间视角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生动的观察方法,地域文化的研究素材和眼光都是为了丰富文学本身而存在的,因此无论我们选择以哪一种地域因素作为研究切入点,都不能游离于文学之外,避免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的研究变成文化地理学素材和史料的堆砌。 
    西方地域文学理论的渊源可追溯至18、19世纪之交,法国评论家史达尔夫人在《论文学》中就曾对南北方文学加以区分,文论家泰纳进一步将“环境”纳入有利于产生文学的三个根源之一,可视为关于地域空间与文学创作间的关系初探。至19世纪末,“文学地域主义”或称“地域文学”在美国兴起,以梭罗等为代表的作家群体开创了具有典型美国本土风格的文学写作。直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迎来南方文学复兴,美国文学作为重要的区域文学研究对象也逐渐进入文学研究视域。此后数十年间,欧美学界迎来以文化地理学为主要支脉的人文地理学的勃兴与发展。50年代后期,巴什拉的《空间诗学》、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等经典进一步引领学人思考地域空间与人类精神居所之间的诗性联结,此时段关乎西方地域文学的理论成果至今仍持续影响着后继学人的研究实践。
    以西方地域文学理论发衍流脉为参照,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学地域性的思辨早在两汉时期即初露端倪,西汉戴圣关于“子路问强”的表述已注意到由于南北方地域差异而形成南人与北人的不同文化性格,班固亦注意到《诗经》不同篇目的产生与当地特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晋南迁后,南方文学形成一派特色鲜明的文学系统,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对文学的地域性差异较前代更为敏感,刘勰即明确注意到《楚辞》与南方地域文化的关系。自南北分野后,许多人开始关注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问题。至唐初,南北文风不同的观念逐渐形成系统。
    中国地域文学理论兼具中西渊源 
    显而易见,以地域文化视角思考文学复杂性的意识在中国的初现与西方地域文学理论的形成,均得益于差异性的文化背景,但20世纪初期近现代中国地域文学意识的萌芽却是兼具西学影响和旧学渊源双重精神养分。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学东渐的思想浪潮中,如《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等地理作品的出现为清末民初对文学、文化和文明与地理的关系探讨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而近现代中国关注文学地域性问题的先驱梁启超,其对文学地域性的关注既基于深厚的旧学传统,也涵纳丰沛的西学精华。他在《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中即已介绍了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论观点,其地理决定论还受到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博克尔《英国文明史》的影响(石川祯浩《梁启超与文明的起点》)。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又论述了地理与历史文明的密切关系,次年在《新民丛报》上接连发表《中国地理大势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等系列文章,全面综述中国地理与文化、文学的关系,完整呈现其地域文化观念和理论体系。梁启超之后,陆续有其他学者关注地域与现代文学生产之间的可阐释性联系,自觉将地域文化的差异与现代文学的形成相结合的文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