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王久辛:军旅诗创作的历史成就与现实担当(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王久辛 参加讨论

    在直面现实中迈向艺术高峰
    当下,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无疑赋予军旅诗人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丰沛的诗意灵感。但是,也有人认为:“离现实越近,离审美愈远。”这种所谓的“观点”,显然是对审美创造理论一知半解的结果。事实上,审美需要距离,但指的是心灵的距离,而不是生活的距离。很多经典诗歌,就是当下的在场的写作,如光未然当年在抗战烽火中写出的《黄河大合唱》以及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蔡其矫的《肉搏》、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麻扶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都是作者当时即刻进入了审美的境界,瞬间就有了灵感。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田汉同志在狱中写在香烟包装纸背面的瞬间式的创作。但是,无论是当下在场的创作,还是时隔久远的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写作对象的创作,其实都有距离,即心灵的距离,艺术上叫做“间离”,也就是心灵上的重新条理化。在场的、当下的、要进入心灵,历史的、久远的、更需要心灵化。这是创作的规律。
    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已经成为军旅诗人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无论如何都必须迎难而上。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是要先解决生活的问题。我认为对生活的认识与对艺术表达方式的掌握,是同等重要的大事情。首先要解决认识的不足,其次要解决生活的不足,第三是解决艺术创作的准备不足的问题。由于当下军旅诗歌是以部队官兵自发创作为主,专业从事诗歌创作的诗人极少,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无师自通的下意识的过程,要写出优秀的诗歌,对生活的认识就不能停留在表面。对于生活,一定要实现心灵化浸透,才可能实现心灵化的表达。对强军兴军伟大征程的反映和书写,也同样如此,一定要对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有真正的投入与心灵的体验,才有希望写出深刻的震撼人心的充满活力的诗歌。
    毫无疑问,振兴与繁荣军旅诗,是推动军事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工程。时代在变化,但是千变万变军魂不会变。中国军旅诗的军魂永远是不变的。变与不变只在于形式与内容的不断转换,核心思想及魂魄——永远都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守住这个根本利益,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和表现的丰富多彩,就是军旅诗歌发展的自然走向。至于终极的目的,仍然是对军魂不朽的表达——这也许就是军旅诗歌的终极走向、终极向度、终极目的。
    军旅诗歌有高潮也有低谷,不会永远在高潮上也不会永远跌入低谷。目前的军旅诗歌似乎处于低谷的状态,但是随着部队官兵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对军旅诗歌内心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表达的奔放的、潮涌般的激情也越来越多,一定会有势不可挡的诗歌杰作诞生。我相信,这些作品一定会承继过去的优良传统,学习当今世界最优秀的诗歌精华,成为21世纪中国当代诗歌的脊梁。光荣源于梦想,有梦想一定会有作为,有作为一定会有结果。我相信,军旅诗人会有一个丰硕的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