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非虚构写作更改文学大势(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日报 文/胡传吉 参加讨论

    克制才有尊严
    异议从表面上来看,是出于对文学性的持守。但从道德哲学来看,上述异议,是出于恐惧心——对人道主义间接导致之罪恶及悲剧的恐惧。那不能言说的恐惧心。
    勇敢是悖论,勇敢后面,必有牺牲的代价。人们会追问,非虚构文学之勇敢的背后,究竟牺牲了什么。
    阿列克谢耶维奇究竟有没有牺牲文学性?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所谓文学性,除了独立的审美性之外,还应该算上思想性。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必有思想性乃至宗教意味。从文学审美性的角度来看,《锌皮娃娃兵》等作品的叙述手法是极其克制的。在生存苦难面前,过多的虚构、修饰,就是亵渎与再次伤害,克制恰好就是保住人的尊严的合适办法。阿列克谢耶维奇善于用极简之法捕捉极繁之事,对罪恶的辨析,有一剑封喉之快狠准,对苦难现场,虽有选择性记录,但在还原与忠实的层面,看得出作者做出了最大努力。在语言的道德及艺术层面,无可挑剔。没有对语言表意的精准认知,不可能有冲击人心的力量。事实本身真的能说话吗?史上多少大屠杀,淹没在光阴中——南京大屠杀,至今没有强悍而精准的语言呈现。没有语言的转换,事实本身未必真的能说话。让事实发声,需要复调的“语言”,纯粹虚构,恐怕难以周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个人独创性,就在于对事实进行了精准的语言转换。而关于思想性,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里,有生和死的大命题,有普世性话题,这些,都是评论家们擅长总结的,无需我在这里饶舌。放下恐惧心,看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学性”吧。
    其实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能走多远、能登多高。过分强调虚构与非虚构的分野,是陈腐的文学评价观。表意或表音文字,本身就起步于想象,落笔即是想象在生成。所谓完全纪实,只是幻象。文学及其评价当有更大的视野。
    到历史研究、新闻写作、虚构文学去不到的地方
    当然,诸君又会抓住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题材不放。问:假如这世界没有了生存苦难与邪恶存在,那些以“苦难”为核心的非虚构文学,是不是就失去了写作的可持续性?这是乌托邦式人道主义的追问。答案是否定的。残酷的是,生存苦难与存在苦难一样,都是永恒的。约伯的呐喊,将永无休止。苦难永生,罪恶永存,这是存在的悖论、活着的命运。所以,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生存苦难的“文献文学”,当然有其存在的重大价值,它能去到历史研究、新闻写作、虚构文学去不到的地方。这一次颁奖,并不单单只是为勇敢颁奖。更何况,勇敢是人类极其稀缺的品质——比所谓的文学性稀缺多了,就算是为勇敢颁一次奖,又何妨?!纵观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史,非虚构文学并非主流获奖者,颁一次两次,无须有“天要塌下来了”、“小说要死了”的浮夸反应。文学表达的多元化,是好事。(文/胡传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