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在鲁迅光辉的照耀下前行——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人生侧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许金龙 参加讨论

    翻译和研究日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及其作品,是最近这十多年间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主要工作。大江先生于我来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而大江文学于我来说,更像是大百科全书一般的存在。这位日本文学的大文豪,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渊源。我曾与大江先生约定,中国翻译并出版的“大江健三郎小说全集”(全三十六卷)由我编排目次并交由大江先生最终认可,目前估计年内便可出版其第一辑。从其中收录的大江先生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小说作品中,读者便可以清晰看出贯穿于其间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之一——鲁迅精神的痕迹,亦可以看出作家大江在这将近六十年间的所思所想、在绝望中不断寻找着希望的挣扎。
    吮吸着鲁迅文学的乳汁成长
    2006年7月下旬,我和所长陈众议教授曾专程前往东京,与大江先生商量其9月访华时的日程安排。在首都机场候机期间,我对众议兄说,这次去东京,我带了三个猜想需要向大江先生求证,其中之一,就是大江先生儿时或少年时代应该读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因为从他的初期作品群开始,随处可见来自于鲁迅的影响。
    在大江宅邸提起这个猜想时,大江先生似乎非常吃惊,表示自己从不曾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仔细回忆起来,情况还真就是这样,自己的确是从少儿时期、大致是从十来岁开始阅读鲁迅作品的。虽然已不记得是父亲的还是谁的藏书,也不记得那是佐藤春夫的还是井上红梅的译本了,但记得都是些短篇小说,自己尤其喜欢《社戏》,故事中充满童趣,因而自己特别喜欢。让自己最痛苦的小说莫过于《药》了。他回忆说,叔叔当年在中国东北做些小生意,回日本时就来探望我母亲和我们孩子,在家里做了东北大馒头当晚餐。吃完晚饭,叔叔问起自己最近在读什么书,听说读了鲁迅的《药》,叔叔便恶作剧地说道:你知道什么是馒头吗?今天晚上你吃的就是馒头,就是《药》里那种沾血的馒头。自己一听就吐了起来,拼命地呕吐,心脏感到剧烈绞痛,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那种生理性绞痛,好像自己吃了那血馒头一般。直至半个多世纪后,大江先生还极为清晰地记得这段往事,边说边用双手作出用力拧毛巾的模样,表示心脏的剧烈绞痛。
    当然,这并不是少年大江第一次知道鲁迅其名其小说。据大江先生之后回忆,他与鲁迅文学的邂逅是在1944年11月。大江先生说,那是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天,自己陪坐在父亲身边和父亲聊天,便听父亲说起中国有个叫作鲁迅的大作家非常了不起。自己由此知道,父母曾于整整十年前的1934年经由上海去了北京,住在东安市场附近,小旅店老板娘的丈夫与父亲闲聊时得知眼前这个日本人喜欢阅读鲁迅作品,还曾读过《孔乙己》,便将作品里“‘茴’字的四种写法”教给了父亲。就在这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天,大江先生听父亲介绍了鲁迅这位“中国大作家”和小说《孔乙己》,父亲还随手用火钩在火盆的余烬上一一写下四个不同的“茴”字,使得童年的大江激动不已,“觉得鲁迅这个大作家了不起,《孔乙己》这部小说了不起,知道这一切以及‘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的父亲也很了不起,遗憾的是自己现在只记得其中三种写法,却无论如何也记不得那第四种写法了。”
    父亲的去世给家里的经济带来极大困难,但恰逢日本颁布并实施了《教育基本法》,令穷人的孩子也能读书了,童年的大江还得到了母亲的贺礼——《鲁迅选集》日译本。鲁迅连同着童年回忆和对父亲的追忆,一同深深镌刻在大江先生的记忆里,为其后进一步阅读和理解鲁迅文学创造了条件,更为其后承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年1月19日,大江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演时,进一步讲述了在鲁迅文学的影响下写出自己第一篇小说《奇妙的工作》时的情景:
    作为一名二十三岁的东京大学的学生,我已经开始写小说了。我在东京大学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叫作《奇妙的工作》。在这篇小说里,我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生活在痛苦中的年轻人——从外地来到东京,学习法语,将来却没有一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而且,我一直都在看母亲教我的小说家鲁迅的短篇小说,所以,在鲁迅作品的直接影响下,我虚构了这个青年的内心世界。
    我回到了四国的森林里,把登有这篇小说的报纸拿给母亲看。我相信母亲一定会为此感到高兴的。然而,母亲却是万分失望:“你说要去东京上大学的时候,我让你好好读读鲁迅老师《故乡》里的最后那段话,你还把它抄在笔记本上了。我隐约觉得你要走文学的道路,再也不会回到这座森林里来了。但我还是希望你能成为像鲁迅老师那样的小说家,能写出像《故乡》的结尾那样美丽的文章来。你这算是怎么回事?怎么连一片希望的碎片都没有?”
    就这样,“在鲁迅作品的直接影响下”,大江健三郎这位学生作家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诚如大江本人于2000年9月29日在北京所言:“很小的时候,我就从母亲那里接受了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我的身上有着中国文学的遗传基因。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