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网络对“文学”的改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刘琼 参加讨论

    对网络文学怀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能否用技术完成文学”这一点上。文学,终究还是要回到人类精神刻度的表达上。否则,文学就不必单独存在。网络文学也就可以改弦易帜了。
    如果从互联网的缘起论,“本质上”,网络应该只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一种新媒介,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功能应用的无边界开发,网络成为并派生出许多类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以及信息产品的覆盖性使用,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空间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人类既有的想象和经验。有人说人类进入21世纪,由工业文明进入了网络文明。网络正在并已经构建了一种文明形态。
    这其中,网络对于文学的影响,直接和直观的结果是新生了“网络文学”这种文学形式,深远或本质的改变是什么呢?这或许应该成为今天文学理论研究关注的核心。对于网络文学影响动能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于文学未来发展的研究。
    “白日梦”机制的不变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这是有人发起的质疑。在今天进入大众视野的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类文学文本,虽然其标签可能是“炫幻”“盗墓”“穿越”……洋洋大观几十种,但都具有一个基本特征:通过主要人物的生命活动,架构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容量,表达主体的情感、欲念和向往。由此可见,尽管时间流转到21世纪的今天,广大青少年受众开始通过网络文字架构精神时空,表达、提炼、体味、发泄对于现实人生的认识、感受和期许,从当年中产阶级客厅里的太太们到今天的网络青年,文学描绘“青春梦”、“白日梦”的心理激励机制没有改变。网络让每个人拥有一只麦克风的同时,放大了每个人的内心,它降低了发表门槛,让普通人对于自己“白日梦”产生用文字来倾诉的冲动。网络诞生了新型人类:新型读者和新型作者。
    网络文学发表门槛低,题材限制少,形式几乎百无禁忌。无拘无束的写作形式和无边无际的写作素材,使网络写作似乎成为人类想象力释放和自由度最大的创意活动。想象力,是一切以艺术名义存在的创意活动的命门。在网上写作,写作者可以摆脱传统文本标准的羁绊,以想象力的放任为支撑,放弃合理性和逻辑感,重建写作的结构和伦理。于是,以志怪、神话、公安为基础的各种穿越、玄幻、科幻、盗墓纷至沓来、甚嚣尘上。而对于写实,由于网络写作者基本来自民间,是在职场的“非职业选手”,在将丰富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学经验和生动形象时,感受生活原貌的渠道多,提供生活真相的可能性大,加上基本上没有打扮生活的必要,他们的写作因而能够从许多侧面记录文明转型时期各种丰富跌宕的生命状态,这也是网络文学生动生猛的原因。写作空间的自由,想象力的放任,生活经验的表达,恰恰呼应了艺术活动缘起的动因———宣泄、移情、自慰、怜悯,等等。创作为什么有魅力?陕北炕头的农妇为什么津津乐道于剪窗花?经济回报是市场经济活跃之后的事,创作的缘起,无非使有限的人生有了无限转移的可能,也即“让灵魂生活在彼岸”。彼岸就是梦想,是理想。网络写作从“底层”和平凡生活起步,从身边出发,天然具有对生活第一现场的观察能力和关注热情,加上写作本身的随意性、松弛感、粗粝化,使文本阅读变得简单、轻松、平易。
    人人都有一颗作家的心。人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网络写作:一种是写作者的身份,一种是读者的身份。因此,有评论认为,网络写作与传统的书场说书极其相似,写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相当于说书人和听众的关系。读者的经验、情绪、喜好,通过网络第一时间反馈给写作者,及时地并且深深地渗透进文本。文本形成过程中不断地改向,是网络写作的重要特征之一。交互性,参与性,使读者获得存在感,也是网络文学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原因。
    网络属性的新生
    在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支持下生成的网络文学,具有典型的“网络属性”,全覆盖、无差别、无限制、快速、通畅、海量、便捷、交互性、参与性等等,这些词语从不同侧面共同构建了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特殊属性。
    这些属性对文本的改造,首先体现为文本长度的“恨其短,爱其长,无限量”。从已经存在的诸多作品看,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字,均是长篇和超长篇文学的规模。长文本写作对写作者的“物质条件”提出了考验。这些“物质条件”,包括必要的人生经验、丰富细腻的感受和足以吸引读者的文字能力,同时还必须包括一个健康的可长时间持续写作的身体和一个能够安定的生活条件。后一个条件,将绝大多数网络文学写作者的年龄物质地框定在青壮年。而前一个条件,团结的不完全是传统文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小文青”,反倒是一批接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有具体的职场经验、耽于幻想、有写作爱好的理工科学人或其他非文学专业毕业的青年写手。在没有准入门槛的网络文本写作中,写作者直抒胸臆,纵横捭阖,极尽想象之能事,似乎更加接近文学生成的本义———“白日梦”、移情……但是,任何一种公开发表、面向受众的写作,都不会是纯粹的实录、照相、呓语,都存在不自觉的迎合、修饰、表现。这一点,在网络文本写作中,经过资本的参与和介入,被受众的需求逻辑合理化和程式化。传统出版是一次性完成的行为,传统文学,从写作到传播存在时间差,传播前的写作是相对封闭和自我的行为;读者阅读后的反馈,对于已经完成出版的文本难以产生修改能力。而网络是开放写作,跟帖、打赏或拉黑,这些即时性的反应,直接影响写作者的情绪。尤其当写作者成为以网络写作谋生的职业写手时,他必须考虑读者的在线点击率,考虑网络编辑的反应,考虑网站老板的态度。面向读者的网络文学写作,某种程度上,是接了读者的地气、接了普通人的味儿,说得更夸张点,是实现了一种文学的民意。
    与此同时,网络作家也通过“同向性”的目标写作,最大程度地“黏合”读者,发展成规模的粉丝读者,保持稳定的跟读状态。重视用户体验,发展自己的听众和粉丝,是网络写手赚钱谋生的手段。为了生存和发展,最大程度地尊重读者意见,最大限度地迎合市场,是当下网络作家的共同写作状态,被称为“野蛮生长”。通过这种野蛮生长,积累一定的网络人气、粉丝读者和生活物资,然后兼战网下出版,谋求传统阅读空间的成长和地位。野蛮生长加两栖生长,被预言为网络作家未来的存在状态。
    显然,一种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存在方式和阅读方式的文学生态已经蔚然成观。即便我们还不能完全判断它在文学史中的价值,预言它的创作走向,但是作为文学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已经是当代文学史中的内容,至于在这本当代文学史的哪一个层次、哪一个章节出现,那就需要文艺评论家作出科学的历史的美学甚至是技术的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