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哥德巴赫猜想》因何常青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梁鸿鹰 参加讨论

    现在,我们只要谈徐迟,就要谈到报告文学,只要谈到报告文学就要说到《哥德巴赫猜想》,没有《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就失去了参照、没有了灯塔。著作等身、诸体皆擅、学通中外的徐迟,因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而创造了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影响在报告文学范畴内长久存在着,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削弱,反而日益彰显其威力与光彩,让人难以绕得过去。何以如此?
    是时代造就了《哥德巴赫猜想》,它是随着解放思想,在恢复知识、科学和文化尊严的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的,是需要巨作而且必然产生巨作的时代里,一个智慧与热情极为非凡的作家,以自己的非凡之力,穿透了非凡题材的坚硬、冷漠、幽暗,贯注了时代的热烈、憧憬与力量,从而在报告文学的原野上,植下一棵日久参天的大树。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如何回应时代,为时代铸就涌动社会进步热浪,隐藏人心所向律动的优秀作品,《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当有良好启示。
    时代赐予作家的特殊恩典,永远是需要作家给予恰切回应的,在告别了万马齐喑的漫漫长夜,当作家久被限制的诉说愿望突然得到优厚款待的时候,徐迟与自己的同时代人一样,释放出巨大的创作激情,这是一种受到长期压抑后的你追我赶,是与时间赛跑的比武竞技。作家巨大热情的爆发,在徐迟那里没有成为浅尝辄止的轻率,而是化为了异常谨慎的创造,苦难中走过来的作家,把从主人公身上看到的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命运,一律化为求实的执著、创造的精细。他以与伟大科学家完全匹配的创造力,倾心于新的艺术世界的构建。其实,徐迟老人接受的是个“命题作文”,因此需要格外的经心。这种经心与艺术世界的构建构成的冲突,是如何被一一化解的,我们当然已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那就是作家不仅有极大的创作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着极为真诚的创作态度。须知,真诚是可以主导创作的,正如利益往往也可以左右创作一样。在采访陈景润的过程中,作家对被采访人物的敬佩之情与日俱增,他向这个忘我的科学家学习,向这个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怪人”致敬,他探寻数学王国的幽深,体会着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在寻求无穷未知、发现无限可能过程中的惊心动魄,经常可以体会到的情感就是惊异与感叹,经常可以看到的风景就是奋斗与坚持,在那个时代,徐迟与其他作家一样贪婪地从采访对象那里汲取着灵感和力量,他们自然是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写作后的收益的,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以任何理由让个人的得失退在一边,从而保持创作的单纯,他们让创作成为纯粹的、惟一能够获得快乐的精神活动,他们把其他动机屏蔽在千里之外,金钱、名誉、鲜花、掌声,在创作时没有迎来探头探脑的机会。因此,以其容量而言,《哥德巴赫猜想》显得格外的短——没想出书,没想拿更多稿费,当然时间也不允许。但作品凸显、张扬了报告文学特有的文体能量,那就是短、精、有力的优势,在高度浓缩的文字空间里,汇聚了大变革时代的奋发、猛烈与坚定,写出了时代摧枯拉朽的所有澎湃。不注水,没有无病呻吟,也不故作深沉,力量、热量与能量却是无比丰盈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