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在流变视角下重新审视“文本之河”(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孙妙凝 参加讨论

    谨慎借鉴西方写本研究
    抄写带来的文本变动以及文献的不确定性不仅在中国文学中存在,在西方也很普遍。陈君介绍说,关于《圣经》文本的研究就表明,《圣经》的诸多异文和文字差异与抄写者有很大关系。抄写不一定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常常伴随着对文本有意的改动。
    近年来,一些西方汉学家依据西方的写本概念和研究模式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献。比如有学者考察了流传至今的早期古典诗歌文本如何经过不同的历史传播、接受阶段,在事实和观念中被构建而形成。与会学者认为,西方汉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很值得重视,但也需警惕其危险性。
    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与以《圣经》学及荷马史诗研究为代表的西方学术传统有所不同。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童岭认为,西方学界对异文的兴趣很浓,而我国的各代学者,正如刘向总结校雠学的方法时所说的那样,更注重求定本。受到西方主流学术界的影响,西方汉学界对异文的兴趣已经远超出对中国学术传统本身的兴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傅刚表示,最近一些西方汉学家对先秦文献表示质疑,认为由于中国上古文献的写本没有保存下来,汉代以后经过整理的传世文献不可以作为先秦时期可信材料看待。这其实是对中国古代学术史及教育史特点的理解不同而引起的。他认为,中国上古时期的典籍学习和传承,是有很严谨的学术传统的,这个传统同样规定了文本的严谨性。文献在以写抄本流传的上古时期,肯定存在因转写而造成的讹误,但在根本上不会造成文献的较大差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