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写作,缘于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感恩(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雨燕:古盐道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它不是简单的一条路。从时间上看,它有上千年的历史,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破坏,原生态地保留这一地区的各种风俗、风景以及民间生活。从空间上看,古盐道贯穿川、鄂、湘、陕、黔,是一条繁华的商道,它和它的码头、驿站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江湖。各种商贾、挑二、江湖术士把巴文化、楚文化、儒、释、道、江湖文化一路传播,呈现出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
    一个作家的创作,首先是选择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我从小生活的柏杨镇,曾经是古盐道上一个热闹的驿站。虽然在我出生的年代人们早已不挑盐了,但镇上那些挑二还在,耳濡目染,古盐道上的传奇故事就根植在我的记忆里。况且,我外婆家在云阳,那是川鄂古盐道的一个终点,走古盐道去外婆家是我生命最早的旅行。
    记者:您的作品充满了民间故事和民俗传奇,您如何看待民间故事、民俗在创作中的作用?
    雨燕:真正的高人在民间,民间故事和习俗里往往蕴含着人们的希望和哲理。我小说里描述了许多“迷信”的情节,比如“求雨”、“观花”、“请筲箕神”、“走阴”……这些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十分盛行。无论是村寨还是集镇,都有几个端公神婆,他们继承着祖上或者师门的衣钵,在民间行医、驱鬼、安魂,这是山民们一份实在的依靠,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这里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著名民歌《龙船调》就来自于我的故乡利川柏杨,它在民间不叫《龙船调》,而是叫《种瓜调》。在为《盐大路》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我收集到“划旱龙船“的一段唱词,顿时被迷住了。“划旱龙船”是过去叫花子乞讨的一种方式。划旱龙船的来到主人家,把竿子一插,用当年非常流行的竹琴调子,唱:“叹人生不满百光阴似箭,春夏去秋冬来又是一年。到春来桃李花红白灿烂,一刹时荷花池又划龙船。秋江上但只见芙蓉一片,瞬息间那瑞雪压满南山……”这么美妙的词从一个乞丐口中出来谁都不觉得惊奇。因为这里的确山高路遥,封闭落后,但它并不蛮荒。人们不仅热衷“俗”,同时也崇尚“雅”。乞讨也是体面有尊严的,施舍也要在一种尊重友善的气氛中进行。这是一种乡俗,也是一种风范,更是一个地域千百年修炼出来的一种涵养。
    我肤浅地认为,如果一部乡土题材的作品没有鲜活的民间故事和丰富的民俗描写,它可能是刻板的,没有泥土的芳香,也没有乡愁滋味。
    这些年,我一直认真地领悟着本土文化,由蒙昧到明朗,由自卑到自信,经历了曲折、锤炼、绝望和涅槃。但在它的博大精深面前,我依然只看见冰山一角。面对真实而丰富的生活,文字其实是苍白的。在创作《盐大路》的过程中,我像一只勤勉的蚕。我想把从故土汲取而来的精华一一倾吐,希望向世界打开一扇瞭望的窗口。但是,这些文字如小儿涂鸦般粗糙,远远不能描述那样一方水土和水土上千年风流传奇的精神。
    记者:在寻访古盐道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雨燕: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快活!”以前我总是想,当年那些挑二们,劳累,困苦,在刀尖上讨饭吃,一定是成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但我回到古盐道,问及人们对挑二的印象,几乎所有人都说同一个词:“快活!他们多快活嘛!在路上歌声、龙门阵不断,遇到店子,进屋都逗老板娘,打情骂俏,找人家骗吃骗喝……”
    当下,物质的大潮汹涌澎湃。有钱就快乐吗?不一定。人一旦太看重物质,被其累赘,成为金钱的奴隶,反而失去了快乐。古盐道上的挑二们除了力气一无所有,但他们却无拘无束,没有羁绊,没有奢求,这样反而活出了真正的滋味来。
    记者: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您觉得民族身份和民族审美眼光在创作中是否有独特的优势?少数民族作家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有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雨燕: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处在比较偏远和闭塞的地方,交通和地理阻隔了现代文明的冲击,使这些地方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文明,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中的确有一种独特的资源和令人新奇的视角。这些优秀的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更应该属于全人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