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建构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朱羿 参加讨论

    “过去我国文学理论建构贫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于依赖和借鉴西方的文艺理论。以此理论来指导文学创作或从事文学批评,不一定适合我国多民族文学实情。”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日前在“第二届阿来文学创作暨藏区文学创作研讨会”上谈到自己的文学观时表示。他的谈话再次将“中国文学理论的身份认同问题”推入大众视野,在学界引起广泛共鸣。
    中国文学身份认同缺失
    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郭郁烈表示,阿来指出了中国文学理论重大缺失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中国文学的身份认同话语体系和理论建构。当下,面对学派林立、花样翻新的西方文学理论,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强势扩张和渗透,确保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本土特色,创新研究路径,建构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十分重要。
    西方学者较早提出“身份认同”这一学术命题,有其特有的适用性,但其中也充斥着一些偏颇的民粹主义思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韩高年表示,西方“身份认同”理论纯粹从血缘、地域、文化传统以及个人取向等因素出发,具有一定的狭义性。而中国“身份认同”理论根植于多元一体的建构中,内涵更宏大,强调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曹顺庆认为,“身份认同”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是和谐共存的,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自古以来,我国就重视多民族交融、多元一统的历史写作传统,各民族文学互鉴、融合与对话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主要底色。
    “文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文学作品的身份认同中作家起着决定作用,一个作家在属于一个民族的同时,必须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而存在,并作为个体之人与人类、与世界进行思想对话。”阿来说,写作是不断接近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是发现世界、扩张视野、自我修炼的过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家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
    对西方理论进行“再语境化”
    对于如何构建中国文学视域下的身份认同,西北大学教授谷鹏飞认为,中国文学理论研究要聚焦于“本土化、现实化、中国化”文学问题,注重“实践品格、语境取向、批判参与精神及边缘立场”,必须将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进行中国式的“再语境化”,防止其成为一种普遍主义的话语,掩盖了真正的中国问题。
    谷鹏飞认为,文学理论本身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首先要回答如下两个问题:中国的文学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文学理论来支持引导?中国文学理论在面对西方话语强势下如何获得创造性的发展?学界要沉潜于中国文学理论具体话语、范畴、思想、体系的清理、阐发与建构的创新研究,正确把握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本土移植与接受过程研究,在中西文论知识体系的对照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理论学科体系。
    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是一体多元的关系,民族认同隶属于国家认同。南京大学教授周宪表示,当前,随着中国崛起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加强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变得异常紧迫。构建中国文学理论独立话语,既要坚持本土化策略,又要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方向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目标的统一,融合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学科认同的统一,这是文艺工作者现代知识学建构的理论自觉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