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性别,与文学的记忆——评郭梅的《浙江女曲家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20130510 孟 梅 参加讨论

     
    《浙江女曲家研究》郭梅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古代女性的文稿,大多如同闺阁少女的心事,不是被秘藏于深深庭院的幽静小屋,就是被尘封在年代久远的书箧箱笼,直至湮灭不见。于是,对于古代女性文学的记载和研究,从古至今,也只是断简零篇,不成系统。尤其是女性填曲,更被认为“小道”中的“小道”,边缘人填写边缘曲,不值得一提了。
    只有到了近代,从谢无量的《中国妇女文学史》、谭正璧《中国妇女文学史话》开始,郑振铎《元明以来女曲家考略》、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冯沅君《女曲家吴藻》等研究成果的陆续出现,古代女性曲学研究才算渐露端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明清女性文学包括女性曲学研究的规模和质量都呈现上升趋势。周妙中《明清剧坛的女作家》、徐扶明《明清女剧作家和作品初探》、华玮《明清妇女之戏曲创作与批评》、王永宽《明清女戏曲作家生平资料补正》、叶长海《明清戏曲与女性角色》、李祥林《作家性别与戏曲创作》等著述将我国女性曲(包括剧曲和散曲)作家的资料考证、整理工作推向深化,在此基础上,许多后学晚辈也纷纷将目光关注到古代女性曲学研究上来,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文章陆续出现。而以明清才女云集的浙江为区域,以曲作为主题,探析古代知识女性整体的艺术接受与创作历程,以深沉的人文精神和细腻的女性视角,勾勒并评判时代文化背景,郭梅当属佼佼者。
    《浙江女曲家研究》分为七个章节,郭梅以优美的曲词为每一章、每一节命名,又以学者眼光对这些曲作家的生平阅历、文学作品细细搜求,寻找着文本以及文本背后的文化线索。捧读书卷,有婚姻不谐却襟怀洒脱的吴藻在饮酒读骚,高吟着“我待趁烟波泛画棹,我待御天风游篷岛,我待拨铜琶向江上歌,我待看青萍在灯前啸”(《雁儿落带得胜令》);有虽然嫁为人间才子妇,却聚少离多的林以宁,低问着“渴病茂陵,倦游梁园,知在那方羁留”(《南越调·祝英台·深闺怀远》);有和丈夫齐眉举案却因为不能生育而为丈夫典钗娶妾的刘清韵,用二十四部戏曲作品书写着理想中的侠女奇男、忠孝节义……明清时候那些才华横溢的女性,在郭梅的回望与书写中摇曳生姿。然而,《浙江女曲家研究》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对那个时代那一地域的女曲家做浅斟低唱式的欣赏和回味,书中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严密考论,以曲词创作为脉络,编织出一幅多视角的明清江南女性的生活与艺术创作画卷。
    在《惊起闺人掷笔看———蕉园魁首林以宁》一章中,作者首先从林以宁的身世开始,介绍这位进士之女、监察御史之妻的成长经历,再由林以宁的婆婆顾之琼以及由顾之琼创立、林以宁发扬光大的“蕉园诗社”说起,涉及女性创作团体的交游唱和,于群体创作中再反观林以宁的文学成就,全方位地为读者展示了明清时代江南闺阁才女们的生活背景、文化氛围及其文化心态。同样,在对吴藻、吴吴山三妇、刘清韵和陈翠娜的论述中,作者由个体到群体,由吴藻到陈端生、汪端、沈善宝,由吴吴山三妇评价《牡丹亭》,到当时知识女性的阅读视野和性别认同;由陈翠娜亦曲亦画、波折动荡的艺术人生审视晚清民国知识女性共同的迷茫和坎坷……
    明清时期的女性在进行曲词创作或戏曲评论的时候,大都以书写情志或闺阁唱和为目的,相比之“男子而作闺音”的创作,作品显示出更加细腻直接的性别体验。而对女性曲家的研究,同样会面临性别与视角等一系列话题。视角,决定着对所研究对象的衡量和评价。郭梅以女性学者兼作家的身份,其文化积淀、文学创作体验与自身的性别体验,必然表现在书稿的构思和撰写中,使得她对古代的女性曲作家的创作心理和个体意识有更加深切的把握。郭梅从刘清韵戏曲中人物的言行,解读这位现实生活中为丈夫“磬奁资置妾”、戏曲作品中常常设置“一夫二妻大团圆”结局的曲作家内心中真实的爱情理念;通过对陈翠娜身世与婚姻生活的追索与剖析,体谅她的作品“虽然是站在女性立场上写的,但她自幼所受的传统教育根深蒂固,不可能在瞬间完成转变,但她的观点却也正反映了一个知识女性在国家尚处于落后、混乱、动荡状态下所采用的最冷静的态度和最安全的措施。”类似深邃睿智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论断在著作中随处可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