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喜剧美学的知识考古与时代精神发微*(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傅守祥 参加讨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消费时代的文化正义匡扶与文化品质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5YJA710006)、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1] 关于“喜剧美学”及其“时代主调”问题,俞吾金在《喜剧美学宣言》(《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美学研究新论》(《学术月刊》2000年第01期)及《再谈哲学的元问题》(《学术月刊》1995年第10期)等文章中有系列论述,他认为喜剧(喜剧美学)彰显了美学生存论研究的典型范式,符合当前审美文化发展潮流,应予以大力倡导和扶植。徐岱在其专著《艺术新概念:消费时代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对喜剧性也有精辟的专章论述。
    [2]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3] Hegel. Vorlesengen ueber die Aesthetik(Ⅲ), SuhrKamp Verlag 1986, p.552.
    [4](法)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徐继增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83页。
    [5] 同上书,第40页。
    [6] 李泽厚、刘再复:《告别革命》,(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第5版,第194页。
    [7](德)诺曼·霍兰德:《笑:幽默心理学》,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8](法)柏格森:《笑:论滑稽的意义》,徐继增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
    [9] 朱光潜:《诗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7页。
    [10] 徐岱:《艺术新概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1页。
    [11] (奥)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张唤民、陈伟奇译,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146页。
    [12] (前苏联)普罗普:《滑稽与笑的问题》,杜书瀛、理然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13]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245-248页。
    [14](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04页。
    [15] (法)柏格森:《笑》,徐继曾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16]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345-346页。
    [17](德)康德:《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曹俊峰、韩明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
    [18] 徐岱:《艺术新概念:消费时代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19](捷)米兰·昆德拉:《不朽》,宁敏译,作家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20] 俞吾金:《喜剧美学宣言》,《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21](匈)阿诺德·豪塞尔:《艺术社会学》,居延安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239页。
    [22](德)尼采:《上帝死了》,戚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155页。
    [23](意)伊塔洛·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的幻想》,杨德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24](法)加斯东·巴什拉:《梦想的诗学》,刘自强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61页。
    [25] 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17页。
    [26](英)锡德尼:《为诗辩护》,钱学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4页。
    [27] 徐岱:《艺术新概念:消费时代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9页。
    [28](意)伊塔洛·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的幻想》,杨德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2页。
    [29] 钱钟书:《说笑》,《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30](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45-283页。
    [31]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32] 同上书,第73页。
    [33] (加)里科克:《我看幽默》,《与里科克一起笑》,傅惟慈译,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70页。
    [34]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157页。
    [35] 俞吾金、戴志祥:《铸造新的时代精神──米兰·昆德拉的话语世界》,《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36] 傅守祥:《仲呈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2日“学林”版。
    [37] 傅守祥:《审美化生存》,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