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永不湮灭的星光: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孙妙凝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西方人希望有代表他们文化的符号和象征,需要维护他们的文化优越感,这是莎士比亚在西方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中国学者在做莎士比亚研究时要特别注意保持独立、保持客观,既看到其伟大之处,也要能指出他的不足。
    在世界文学的广袤星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是莎士比亚。他绮丽的语言与丰满的人物,令世世代代的读者痴迷;他浪漫的想象与人文的光辉,令历史深深铭记。17世纪的英国批评家德莱登评价说:“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今年适逢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记者就莎士比亚研究采访了相关学者。
    我国莎士比亚研究走向专业化
    莎士比亚研究在海外已经走过了几百年,世界各地的莎士比亚研究都在走向全面和细化。
    四川外国语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所长李伟民向记者介绍,几个世纪以来,国外莎学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全面介入各个领域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其主要有两种趋势:一是注重文本与舞台的结合,从舞台角度研究莎士比亚成为新的热点;二是将莎士比亚与西方最新的文艺理论思潮相结合,比如运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从拼贴、戏仿角度研究莎士比亚。
    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也已有百年历史。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辜正坤告诉记者,莎士比亚作品最早由传教士介绍到中国,当时莎士比亚被译作“舌克斯毕”,对其研究比较零散、细碎。新中国成立后,莎士比亚研究开始繁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曹禺、杨周翰、李赋宁、王佐良等老一辈学者的努力下,莎士比亚研究空前兴盛。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代研究者相继崛起,个别学校开设了莎士比亚研究专业博士学位课程,使得研究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莎士比亚作品研究、莎士比亚翻译研究、莎士比亚相关史料研究、西方莎士比亚批评史研究以及中国莎评研究等。莎士比亚作品的改编演出研究和教学研究则是较为新兴的领域。
    李伟民表示,新时期以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从成果上看,出版了百余部莎学研究著作,5部莎士比亚研究辞典;从研究领域来看,无论是理论深度上,还是研究范围上,都比原来有所进步;从舞台演出来看,涌现了一大批莎士比亚戏剧的改编版本,话剧版、京剧版、昆曲版的莎剧,屡屡参与国外莎剧节。
    在莎士比亚作品翻译方面,目前国内已经出版了3种莎士比亚全集,分别是朱生豪、梁实秋、方平的译本。今年还将出版参考以前各家译本重译的更注重文采的新版莎士比亚全集。新版莎士比亚全集以最新的英国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英文版为主要依据,由辜正坤主持翻译,主要译者有许渊冲、彭镜禧、傅浩、孟凡君等。此外,以朱生豪的译文为底本,经陈才宇校订和补译的新版莎士比亚全集也将出版。
    正确理解莎士比亚文化现象
    莎士比亚伟大魅力的表现之一就是,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一批忠实的阅读者和研究者,这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对于中国学者来说,研究西方的作家作品是否就应当对西方的研究范式亦步亦趋?中国学者在这项研究中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呢?
    “莎士比亚研究接地气、本土化,是中国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张冲表示,莎士比亚在中国的传播、翻译和改编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李伟民也提出,外国学者对中国舞台上的莎士比亚特别感兴趣,中国戏曲通过写意手法改编写实的西方戏剧,比如将黄梅戏的眼线手法、川剧的变脸手法运用到莎剧中,较好地表现了莎剧的情节。目前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已经引起国际莎学界的关注。
    辜正坤说,对于莎士比亚,中国学者所做的批评性研究还不够。他认为,莎士比亚在西方的经典化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说有炒作因素。西方人希望有代表他们文化的符号和象征,需要维护他们的文化优越感,这是莎士比亚在西方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中国学者在做莎士比亚研究时要特别注意保持独立、保持客观,既看到其伟大之处,也要能指出他的不足。
    “有的学者认为莎士比亚研究应与西方的研究接轨,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当学生。对此我不敢苟同。”辜正坤说,“尽管莎士比亚是西方的伟大作家,但中国学者不应盲目地成为西方文化的吹鼓手,而应当通过对莎士比亚文化现象的正确理解,深化对我们自己文化的理解。”
    学者有义务延续经典
    英国诗人本·琼生曾称赞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世世代代”。对此,张冲提出,莎士比亚之所以属于所有时代,不仅在于他的剧作具备了为所有时代读者和观众喜爱的内容,更在于他的剧作以各种方式参与着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政治生活,表现出惊人的当代性和适时性。
    致力于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学者、绍兴文理学院教授陈才宇表示,莎士比亚说不完也译不完。说莎士比亚译不完,是因为莎士比亚的深刻性。这位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作家是一位无与伦比的语言大师,他能用最华丽、最生动的语言表达最丰沛、最深刻的思想。这是莎士比亚的特殊性,也是译莎的难点。一般人的翻译,在神韵与意趣上,很难做到与之等量齐观。面对不朽的莎士比亚,完美的译文令人期许。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莎士比亚这样的经典作家的阅读越来越少,经典化阅读被快餐式的阅读所取代。张冲建议,莎士比亚研究者、翻译者、演出者和教学者,在继续从剧情、语言、意象、剧场等方面研究和展示莎士比亚意义的同时,可以关注以下课题:我们如何在自己的时代中延续和表现莎士比亚的无穷生命力?如何向读者、社会传达莎士比亚的适时性和实用性?
    张冲表示,“有位学者曾感慨道,现在愿意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的人越来越少了。学者有义务为时代拨开迷雾,指引人们看到更多、更美的星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