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现代旧体诗的新评价——评王尚文《后唐宋体诗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2011-12-07 巫山高 参加讨论

当代写旧体诗词的作者甚众,据知,至少在150万以上,至于一般爱好者就更多了。如何评价新诗兴起以来的旧体诗,已是一个老问题,近百年来,可谓论者踵出,众说纷纭。但似乎有这么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治新文学史者,或不屑,或不愿,或出于其他什么原因,几乎一致采取回避的态度。但不予正视,并不说明问题就不存在。王尚文最近在台湾、大陆先后出版的《后唐宋体诗话》一书,洋洋数十万言,就此相当系统地提出了他崭新的见解,可谓独具只眼,确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起码可以聊备一说。
    该书认为,由于20世纪的旧体诗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存在,自然不宜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一概而论。王先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唐宋体”与“后唐宋体”的分野。“后唐宋体”是王先生在这本专著中提出来的一个他首创的核心概念。在叶燮、鲁迅、闻一多、叶圣陶、启功等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他指出:“唐”“宋”两词,既是朝代名称,从诗看,也是风格的标志,唐人有宋调,宋人有唐音;但唐音宋调作为旧诗又有更多共同的特质,形成了完备、丰富、精致且有极强自我繁衍能力的题材系统、意象系统、语言系统、格律系统、技法系统、风格系统等。宋后之元、明、清并没有在整体上、群体中被突破、被超越,只是丰富了唐宋,未能真正走出唐宋的樊篱,突破唐宋的窠臼。王先生称之为“唐宋体”(这一概念并不涵盖唐宋诗)。在清之后,由于唐宋体经过了元明清的加固、修补、完善工程,诗作者往往只要一张口、一下笔,几乎就是唐宋体。纵有许许多多新的内容,也只能装进唐宋体的旧瓶。这不是说清以后的旧体诗作者没有才华,不想冲出围城,实乃历史的宿命。王先生说:“可喜的是,以聂绀弩为代表,包括胡风、启功、李锐、杨宪益、邵燕祥、何满子、黄苗子等诗人,在胡适、周作人、陈独秀、鲁迅、陈寅恪、老舍、沈祖棻等前辈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敢于抓住历史的机遇,挑战历史的宿命,于唐宋体之外另辟新境,另创新风,形成了一个几乎全新的流派、风格,唐宋体的基因才发生了变异。我称之为‘后唐宋体’。”后唐宋体虽仍基本沿用唐宋体的平仄、押韵、对仗等的声律规范,但具有明显区别于唐宋体的基本特征,王先生就此作了充分的论述,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如下两条:其一,唐宋体为典雅文言,而后唐宋体则是浅近文言与白话的“化合”。其二,唐宋体多为臣民之诗、士子之诗,而后唐宋体则为现代人之诗,以现代思想意识为基础、基调,特别强调“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两者一表一里,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王先生断言:“如果说在后唐宋体出现之前,现代文学史尚有理由将旧体诗拒之门外,那么在后唐宋体出现之后的现代文学史再采取鸵鸟政策,无视其作为‘现代文学’的存在,就只能目之为无知或蛮横了。”振聋发聩,不知治新文学史者愿不愿意就此作出回应。
    “后唐宋体”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审视20世纪以来旧体诗的新坐标。我觉得作者对20世纪以来旧体诗的评价比较慎重,稳妥,不偏执,不走极端,立论比较公正持平。例如,在他的体系里,苏渊雷及其诗友等属于唐宋体诗人,但还是实事求是地给予很高的评价:“苏渊雷及其诗友的思想和道德是中国传统最优秀部分的最后闪光,和当时的极左思潮格格不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现代旧体诗史上一道最独特、最动人、最美好的景观,也是唐宋体在当代的最高成就之一。”又如,他虽把聂绀弩推为“后唐宋体”的代表诗人,赞美有加,但基本上都能做到求真求实,有理有据,因而新意迭出,并且富有说服力。

责任编辑:孙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