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中秋月圆(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戴灿 参加讨论

    在长沙坐地铁,出入口处,经常能见到一幅这样的图画,一位孤寂的老人在夕阳下等待回家的子女,那上面的背影拉的很长似是很重,一点点的色彩添加都是多余。黑与白,再加上夕阳的颜色,就已是最妙。只是那空气中的留白,似是给了人一种相思的色彩。再远,亦是他乡。
    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柴静在第九章里如是说道。在中国的家庭里,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小孩的成长在一步步的随着世界而变动。隔阂、代沟,这些名词,似是在近现代日益频繁的出现。想起古书,想起古人,老庄的“绝圣弃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想起当时,蒲衣子八岁可以出来当皇帝,甘罗十二岁做秦国的宰相;很少听闻所谓的留守儿童问题。似是两种时代,不同的现象,于是造就了不同的问题。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判断,小孩有自己的世界,那起双城小学连续五个小学生服毒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震惊。事情的背后,却是孩子们自己世界观里,最诚挚的誓言。在大人们所理解的世界里,小孩似就是一个无知的孩童,什么也不懂。或许,真实却是,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从没有人去倾听。于是,这些所谓成熟的世界观里,把那些认为是正确的理解,安插在了小孩的身上。于是,他们就成了一个沉默的群体。药家鑫事件,可以说是一种沉痛;但是,谁又可以去武断的说,谁是谁非呢?父母对他们的认知,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只是因为在乎。无法去说谁对谁错,只能说,世上的事,本就是相对的,从无绝对之分。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就像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一样。这或许是柴静对同性恋者相关报导中的一种思考,亦或许,来自于她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记者这种行业里,接触最多的本就是那些社会的最底层。信息的滞后和闭塞,阻碍了老百姓们寻求保护自己的途径;而知识层面里的缺乏,也使得这些只能靠蛮力赚血汗钱的老百姓们,只能忍气吞声,过着一代又一代的辛酸别离。儿女们长大了,却远离了故土,在外漂泊。两处相思,两种闲愁,似就构成了一组夕阳下的等待。谁也不知道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最终有没有等待她想要的结局,只是就那么等着,构成了无声的结尾。现实里,城市生活的匆忙与繁华,农村生活里的闲散与贫瘠,似是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讯业的发达,使得人们的相思之情,似又减少了几分。可是,老人们的等待,似是从没有停歇。
    想起外婆娴静的身影,在那仅够一人行走的两三尺宽的小路上,静静的等待,然后,又默默的张望。不知我们何时会回家,何时会去探望她,何时去陪她说说话,聊聊天。每次只要在那小路上,一见到我们的身影亦或是听到我们的声音,眼里就常是说不出的满足,连声音都比平常提高了八度。
    箫声已经平息,可是,我却想外婆了。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