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喜欢游牧民族的文化,也喜欢游牧民族的饮食。《旧唐书·舆服志》载:开元以来,“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并由此改变了中原的传统饮食结构,由麦菽转而为肉食。盛唐诗人贺朝《赠酒店胡姬》诗中说:“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毾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伴着管乐彻夜享受美酒、美食,可以看出当时饮食及娱乐的一般习惯。这其中,除去羊肉之外,胡饼最能代表游牧民族的日常饮食。 胡饼,即烧饼、炉饼,为西域各国日常食品,是典型的胡食。又,“唐代的胡饼类似于今之烧饼,它是在炉中烤制而成,上着胡麻,中间还可以着馅”。(傅晓静《唐代的胡风饮食》,见《民俗研究》1998年2期)有论者认为,胡饼是唐代随移居长安的胡人传入,后盛行民间。但其实,胡饼在唐代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原,《太平御览》卷八百六十 《饮食部·饼》引《续汉书》曰:“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也已提到胡饼:“饼,并也,溲麦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着上也。”溲,用水浸湿;漫沍,面糊的音转。《晋书·王长文传》:“王长文,字德睿,广汉郪人也。少以才学知名,而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州辟别驾,乃微服窃出,举州莫知所之。后于成都市中蹲踞啮胡饼。刺史知其不屈,礼遣之。”由此可见,胡饼的传入早在汉代。王长文既能在成都闹市中蹲着吃胡饼,可见胡饼在晋代已成为流行的大众食品了。 胡饼通常是用纯面粉制作,但也有加羊肉馅的。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说:“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要把羊肉等炒熟,包在面团儿里做成饼,把它炕熟,面要预先发过。北方的胡化,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唐去贾思勰的北魏时代不远,当有此做法。《唐语林·补遗》卷六:“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在硕大的胡饼中,将切成片的羊肉一层一层铺进去,再加上椒豉,润以酥油,放入烤炉烤到半熟时吃。烤胡饼的火候、时间也有讲究,须慢火烘焙。由于胡饼香酥可口、易于制作、便于携带、能够长久保存,由此成为往来于 “丝绸之路”上的商旅行人的最佳食品。“胡饼”这一名称从汉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说明它对中原的饮食文化有强烈的影响。 唐代是胡饼最风行的时代。日本僧人圆仁入长安,亲见胡饼盛行,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元年(841)“立春节,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途经咸阳望贤宫时,“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于是民争献粝饭,杂以麦豆;皇孙辈争以手掬食之,须臾而尽,犹未能饱。上皆酬其直,慰劳之。众皆哭,上亦掩泣”。胡三省注:“胡饼,今之蒸饼。”高似孙注:“胡饼,言以胡麻着之也。”此时的胡饼,真可谓救命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