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且说“慢”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峰 参加讨论
    在中国传统礼俗中,一个桌子上吃饭的人,倘若先吃完了饭,要招呼一声同桌“慢点吃”;客人离开的时候,主人要对客人说“慢走”。别以为这仅仅只是客套,这样的招呼语里面其实蕴含着生活的经验和生命的哲学。因为“慢点吃”不仅能防噎,也有利于肠胃消化,充分吸收营养,避免罹患肠胃病;而“慢走”则能避免碰撞、滑跌。如此看来,慢是有着诸多好处的,只是被盲目求快的人忽略了。
        懂得钓鱼之道的人,在鱼刚刚咬钩时是不会马上拉钩的。因为在鱼咬钩时立即拉钩,鱼就会使劲挣扎,这时你再用力拖钩,很容易将钓线或是钓竿拉断,反而让鱼逃逸而去。会钓鱼的人,见鱼咬钩了,不会急不可待地往岸上拉钩,而是顺着鱼游弋的方向松线,等到咬了钩的鱼游累了,再顺势收线,就能轻轻松松把鱼拽上岸来。垂钓的过程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许多事情快不得,须慢慢来才能做成。搞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从事文艺创作,尤其需要慢的功夫。居里夫妇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持之以恒,一生磨一镜,最终用自己磨的放大镜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科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这些慢慢“磨”出来的作品都成了不朽的经典。相反,“萝卜快了不洗泥”,那些一天写下数万字的网络写手,免不了要往作品里注水。
        慢工方能出细活。唐朝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形容自己写诗是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其实岂止贾岛是这样,文学史上众多的经典诗篇都是经历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吟安一个字,用破一生心”的慢功的。这就好比一坛陈年老酿,不假以岁月长久的酝酿,怎会有醉人的芬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慢”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金光大道。
        许多人看不到慢的好处,不知道慢也是一种成功之道。在利欲之心的驱使下,他们急功近利,凡事一味求快。有的人呼喊着“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在职场上“冲锋陷阵”,透支健康,冒着生命危险去“拼杀”;有的人为了快速致富,干起了坑蒙拐骗甚至是杀人越货的勾当,误入歧途,害人害己;有的人为快速出名,不择手段地“炒作”自己,结果弄得自己声名狼藉,搅得社会乌烟瘴气……这种种“快”,不仅消蚀了人生应有的淡然和从容,也戕害了人生的质量和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