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回望创伤——读《流年如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卢敦基 参加讨论


    《流年如梦》柳湘武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柳湘武
    柳湘武,祖籍湖南武冈,1954年生于浙江省南浔,故兼具湘西南山民的三硬气和水乡古镇的文人气。早年曾上山下乡,之后又做过多种营生,至今仍在商海中颠簸谋生。写作一直是自己护心灵的重要方式。
    如果你乍看《流年如梦》这个书名,以为这部长篇小说说的是庭草含烟、门柳飘絮、“听遍梨花昨夜风,今夜黄昏雨”的萧索惆怅,你就大错特错了。柳湘武的这部小说,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对“文革”这件大事的追忆,是一个知天命的人对过去创伤的回望,是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小企业家的辛勤的文化劳作。我不仅认真地读完,还不能不有所思。
    小说的主人公是华见森,“文革”开始时他仅仅是一个小学生。小说的开始,是在1966年的10月11日,苕东镇“红色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接到了一个电话:“昨夜十二点正,在福星桥一带,我发现阶级敌人向天空发射了两颗红色的信号弹……”“一○·一○”案件就此发生。其实,这只是想做英雄想疯了的小毛孩华见森编造的假情报。问题是,当他串联到北京见伟大领袖时,这里的造反派为了私人恩怨,将华见森的父亲、工人华中用抓了进去,当作此案的罪犯,严刑拷打,最后竟然打死了华中用。儿子离京返家,父亲尸骨已寒。这就是伟大的“文革”对一个孩子的“恩赐”。这个孩子几年后上山下乡,性格刚强了很多,差不多能够自保,也不再害人,但是残酷的现实多少还是将他卷了进去。小说结束于“文革”结束,不过我想,任何新的场景,不会再在华见森的心上留下更深的痕迹了,因为他的少年已一去不复返。
    这本书带有一些自传的迹象。我与作者不熟,但是全书的结构提示了这一点。尤其是小说后半部,华见森已然独立,故事与他关系不再大,但小说仍以他为主人公。这种情节游离于小说主人公的写法,更证明了小说的自传性。然而,这部小说的可贵,决不在于叙述了一个少年在那个奇怪年代的苦痛遭遇,更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纯属个人的所见,将个人的悲剧融入了社会的网络。我想,正是这点,才是文学存在的理由吧。
    我更要褒赏的,是小说的语言。这是一部悲愤之作,然而小说的语言并不沉重,随时有戏谑的成分。仅此一点,就可说明作者对文学和语言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一部悲愤的作品,如以纯悲愤的语言写出,其力量反会缩减。我自己读唐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见满纸悲切,反不觉其悲。相形之下,《流年如梦》以轻松写沉重,以戏谑写悲愤,深谙文学三昧。如果说它的语言有不足,就是个别地方太现代化一些,以今天的口吻描述当年,不能尽显客观和冷静,如洪秋鹰在天安门接受检阅的日记。但是,无论如何,这部书让人对作者另眼相看。这位小学毕业的作者,写这本书不仅为了抒发自己的悲愤,更为了广大不知历史为何物的青少年——尽管我要说要让人记住历史是何等不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