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写作的女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高原新 参加讨论

    想到生活中很好的朋友,那种人生中不易相遇的,且能保有终生友情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好友,便会想到斯妤。斯妤忙于创作,深居简出。我们见面不多,却可以无话不谈。有这样的女朋友感觉真好。不是因为她是什么名人,名作家,名女人,名女作家,而是因为,在不多的见面机会中,在有限的交谈时间里,可以毫不设防地沟 通交流,有那么多真情实感奔涌出来,有那么多来自阅读和生活的感悟碰撞出来,那时,聆听是一种幸福,倾诉也是一种幸福。时间就在这种感觉中很快流去,于是,只好匆匆告别,期待再见。而再次见面,不论相隔多久,总会积蓄一次更好的交流,存留一份更多的感念……。
    近日读《斯妤作品精华》随笔卷,内心的共鸣与喝彩也如泉涌出,于是,又像对面倾谈一般,忍不住边读边记,一篇一段,如同与作家或与其他读者交流。当然不是专业评论,只是自然真实的心得碎片。
    喜欢《阅读与沉思》中提着菜篮,走进真切实在生活的那一笔。由此还想到张爱玲,她的灵感往往在街市闲逛中,被眼前的市井人生激发出来。然而,这篇短小随笔却给我别样的感动,它来自心灵被触痛的沉重感。目睹民工的生存状态,让一向唯美的斯妤沉潜下来,直抵现实底层。而在那底层,触目所及的真实生活镜头,竟令她惊觉,伤感根本无用,文字如此苍白,因为,“真正的苦难是无法咀嚼的,它连回味的余地都没有”。我想,站在真实生活面前,善于对“无病呻吟”的矫情文学进行反思的作家,哪怕是自己最钟爱得意的作品,她也敢于拿来反思,那么,之后的创作生涯中,就不愁拿不出有分量的新作。
    “写作是一种慢性自杀”。可能,凡用心去写作的作家,都能对此种“痛并快乐着”的滋味深有所感。热爱,投入,消耗,慢性自杀,无法逃脱这一循环,首先源自心灵的欲求,无法挣脱生命本身的渴望,渴望由写作而宣泄心声。然而,可以欣慰的是,以心写作,将才情睿智织进文字生成作品,至少在消耗自身的同时,可以启迪点燃其他生命,这也是选择了慢性自杀的理由和价值所在吧。
    “活着”与“生活着”的区别大概就在于心灵的流动状态。处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心灵,是活跃盎然的,还是麻木迟滞的,决定了每个生命不同的生存质量。而面对生活体验人生,面对由真善美假恶丑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世界,也许谁都难以标榜自己是纯粹的真善美者。但是,活着,且自觉于生活中反思与吸纳,自觉滋养真善美于内心者,就会是美好世界中一股流动的新鲜气流。斯妤的《文学人生》,让人感到,好的作家,她(他)的创作总会为这个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新而不是腐臭。写作的女人该是什么样的女人呢?起码,她们该是生活中幸福的女人吧?可以凭才情在家中写作,以作品赢得人们包括男人的羡慕尊重。然而,读罢斯妤的《写作的女人》,心境却有一丝凉与痛。倾心了这么多年的事业,是的,是事业,而不是可以应付的职业,却在创作成功的同时,体验到来自性别的窘迫感,因为这种成功往往引来非议:为什么她们的脑瓜儿那么不安分,为什么她们偏爱思考,为什么她们追求深刻,而不老实呆着,像个好女人乖女人。自然,这种非议更多出自男人之口。写作女人的这番感慨,在读者,尤其是喜欢其作品的读者心中不仅引发一丝遗憾与悲凉,也引起思索与发问。
    说实话,提到阅读,我似乎更偏爱读女作家的作品,虽然不否认男作家的好作品往往更深刻更“大江东去”。当然,正如斯妤所说,写作中的男女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创作中也不会有什么刻意的性别意识。不过,我一直感觉女作家的写作更属天性使然,一旦投入创作,她们会不自觉地于笔墨之中掺入一份更细腻的情感,审视生活和反映生活时,显出一份更为深切的关爱,作品中那种来自女性视角的色彩和氛围,会在不经意中打动你。因此,我衷心祝福那些给我们带来好作品的女作家。我相信,至少在创作中,她们是幸福的,虽然是痛苦相伴的幸福。
    很短的随笔,却有力透纸背,直戳实质的感觉。这是斯妤文笔一大可贵亮点:蕴藉含蓄之美中的尖锐之刃。面对无法选择生存其中的现实,坚持说出真实感受,永远如是。坦承依恋语言世界,藏身写作天地,多少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与逃避。而读者若能从《造茧与呼喊》无奈与逃避的叹息后面悟到质问与反思,作者就会心存感激和欣慰了。因为,我们读懂了她。
    奶牛,挤出奶汁无偿惠赠生灵世界的生命。对它们,无须给予褒奖,因为,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于它们是本能的需要,是生命的欲求。如果感受、思考和写作对于作家,也有一种类似挤奶的“倾诉”需要和欲求,就不愁写不出好作品。因为,对于他们,写作成了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一种在根本上,不为功利,不为声名的生命欲望,是奏响心灵音乐,扬飞思想之翼的渠道和载体。相对这样的作家而言,今天那些文字产量极高的“快手”或许应该被称作“码字劳模”或“写字大腕”。他们的故事或许编排得很绝妙很热闹,但是,他们的文字中几乎很难听到心灵深处的音乐,也很难看到思想翱翔的痕迹。
    我想,在斯妤的创作历程中,她的小说可以看作其写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上面刻着再生、创新、裂变、深刻、鲜活这些渴望和追求,当它们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个尺度时,那她就必定是站在一个高起点上了。
    从想写,到想好好写,再到能好好写,一个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但是,必须始终有用心血去耕耘,倾才情去实践的强烈心愿,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姿态,拒绝浮躁远离喧嚣,匍匐在案经年不改,才有可能收获到珠圆玉润颗粒饱满的果实。
    现实中的斯妤几乎完全生活在她的文字(书面语言)世界里。但是,读了那些关于她对文字感触的随笔,才知道她对文字的爱与痛竟是如此深刻交织。透过那片复杂情愫,方才明白她何以依恋文字,倾情文字,又何以怀疑文字,遗憾文字。而后,再回首她一路走过的创作旅程,更恍然她何以能从最初近乎纯粹的唯美,走向后来相当犀利的深刻。因为,以真诚的心灵体味审视真实的生活,她逐渐懂得,如何最好地运用文字去关照现实发出心声。也因为,以真诚的心灵坚持书写真诚的文字,以优雅的情致坚持创造精美的作品,不因追逐流行而失却水准,所以,斯妤才能真的成为一个品牌,在今天或今后的中国文学世界中,以自己永恒的魅力,拥有自己永远的读者。如此,或读或写,在她的文字天地里,能不不亦乐乎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