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解读时代的文化症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王茜 参加讨论

    这是一个媒体无处不在的世界,在无数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现象面前,我们失去了分辨的能力。道格拉斯·凯尔纳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媒体文化的“奇观”世界的门。
    凯尔纳是一位敏锐的观 察者,他看到了美国社会中已经形成和正在变化发展的“文化工业”,并具有一种难以控制的游戏规则,操纵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场域。他从法国理论家盖·德堡那里获得灵感,将“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定义为“媒体奇观”。他认为,这些奇观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和政治事件,正如我们所见,这种被称为“奇观”的现象正渗透在电影、音乐、建筑、时装、商业等各种领域。道格拉斯在这本名为《媒体奇观》的书中对“媒体奇观”作了详细的阐释和分析。
    “在当今社会的具体现实面前,应该用多元的和异质的概念来解析看似矛盾的奇观,将奇观本身看作是一个各种话语冲突的场域。”在书中,凯尔纳正是从这些具体的现实出发,分析了美国社会不同类型的文化奇观。全书分六个章节,分别选取麦当劳、乔丹和耐克、辛普森杀人案、X档案、美国总统政治以及9·11事件作为案例,分析了消费、体育、电视等场域中广泛存在的文化奇观现象。
    随着信息娱乐社会的到来和技术资本主义的发展,我们正掉进一个“信息”和“娱乐”的快速漩涡中。“信息/娱乐一词意味着在当代社会的组织机构中,信息和娱乐领域已经融为一体。”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第四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在人们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新闻也正在向“信息”和“娱乐”转化。
    法国先锋派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一书提出“媒体场”的概念,并指出媒体场正在和文化场、政治场等各种场相结合,形成一种无所不能的力量。凯尔纳在书中也反复提及“内爆(implode)”的概念,并认为这种“内爆”是广泛存在的。在分析乔丹现象时,他认为这是当代全球文化中体育、娱乐、名人和商业之间发生“内爆”的过程。媒体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超现实的现实”,在享受媒体社会带来的文化和信息“大餐”和“速食”的同时,私人空间也完全消失了。凯尔纳将辛普森案件引发的系列风波称为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内爆”。媒体文化还使美国的总统选举“内爆”成一场“政治秀”和“政治肥皂剧”。这一概念并不是凯尔纳本人的原创,但是他在书中将这一概念运用到不同的例子中进行分析,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媒介“奇观”的形成过程。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他采取的是美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对阶级、种族、性别和区域等具体因素进行研究。同时他还使用社会批判理论、文化研究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具体的文本和文化产品中体现出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并对媒介文化如何加剧全球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的现状进行质疑。
    然而,凯尔纳并不局限于此,他走出文本本身来探讨文本生产和被接受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从而揭示出美国当代社会和文化状况中的一些新特点。更重要的是,他采用了“诊断式批评”的文化研究方法,像剥洋葱一样,将人们熟悉的名人、体育、媒体文化和政治“神话”层层剥开,并放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意识形态的意义层面上进行解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解读世界。这种“诊断式批评”使道格拉斯可以摆脱以往一些文化研究学者“非此即彼”的研究范式,而试图在调和与辩证中寻找新的出路。
    在分析媒体“奇观”现象时,作者总是不可避免面临这样的矛盾: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既排斥又共存。例如,他认为麦当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疑是现代性的体现,但其后现代性则通过梦幻式的广告宣传和消费文化奇观体现出来。《X档案》在形式上成功实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拼贴”和模仿,但在内容上仍然保留现代主义信仰科学、追求真理的因素。于是,道格拉斯采纳了“我们现在处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这两种社会文化范式之间的某个阶段”的观点。
    这种说法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出路,但遗憾的是,凯尔纳并没有进一步解释“处于这两个范式之间”的原因。媒体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冲突和建构社会现实的舞台,通过对媒体奇观现象中这些矛盾剖析,凯尔纳向我们展现了美国社会的文化和现实建构。他试图站在一个公正的、客观的和辩证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并对问题做出解释,事实上他并没有完全找出这些“奇观”现象背后的深层根源,也无法完全独立地看这些问题,因为它们有的本身还在发展变化中。
    在中国,媒体“奇观”也正在蓬勃出现,并形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症候。台湾当局令人扑朔迷离的“总统大选”更是一场超级“政治秀”。凯尔纳的分析提供了正式研究此类媒体现象的普遍模板。
    《媒体奇观》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世界,也为立足本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一方面,我们要注意书中列举的一系列媒体奇观背后的社会建构和历史背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文化工业全球扩张趋势下出现的“奇观”蔓延和同质化趋势。
    在我个人看来,凯尔纳所说的两种范式的“矛盾”也正在中国本土出现。时代和社会的主题是现代化,但文化上却出现不可抵挡的后现代趋势和倾向。这要求我们在试图分析中国的“文化奇观”和“媒体奇观”时,又必须联系世界背景进行新的审视和考虑。
    在一个到处充满奇观的社会,“奇观”这个词似乎已经失去了它原始的意义,因为一切都将成为奇观,一切都可能成为奇观。这是个充满奇观的世界,这也将是一个没有奇观的世界。我们阅读奇观,解剖奇观,而我们也正是奇观的制造者!
    (《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8.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