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京胡独立舞台的魅力何在听《京胡·听印象》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风涛 参加讨论

    2017年8月,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京胡·听印象—孟宪德京胡音乐作品集》面世。专辑封面沉稳大气,深沉的黑色背景中,一把老京胡安静独立,一缕青烟中透出几许沧桑,意味深长。
    将中国民族乐器写进西洋的管弦乐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什么在京胡这件乐器上少之又少呢? 原来,除了受京胡属于京剧、不属于音乐这个固有观念的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京胡写进管弦乐队并非易事,它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作曲配器,一是演奏方法。先说作曲配器,京胡有着结构性局限,京胡的琴身较短,把位小,音色只有原把位比较悦耳,第二把位高音部分就有些尖锐,到第三把位就比较刺耳了。另外由于京胡琴体较轻,加上握琴方法的原因,实现快速换把很困难,由于这些局限,在创作京胡音乐时,要把适合的部分交给京胡,把扩展部分要交给其它乐器和乐队实现,使之相互配合,繁衍出美妙的音乐织体。在演奏方法上,需要借鉴二胡、板胡的手法,尽量增强演奏能力。比如在乐曲《小开门抒怀》中,乐曲需要京胡多次演奏作为京剧京胡不会去演奏的高音,此时作曲家利用板胡的指法技术在一把位中完成了两个把位音乐的准确演奏,避开了京胡换把不便的问题。
    既然是探索,属于新鲜事物,难免有些“冒险”。比如网络上就有这样的争论。喜爱京胡的人,或许更喜欢京胡的传统韵味,喜欢在京胡曲牌中感受闲庭信步的悠闲状态,倒是不在乎有没有那么多的情绪起伏。喜爱音乐的人呢,可能会觉得属于戏曲的东西,揉进音乐里总有违和感,尤其是京胡的音色极具个性,并不容易融入音乐会式的乐队中,等等。
    众所周知,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但为人忽略的是,它同时也是中国民族弓弦乐器。在与京剧相伴相生的200多年里,京胡形成了它独特的音色及韵味。在京剧里,它是唱腔的一部分,是人物的悲欢离合;在音乐里,它有民族弓弦乐想要表达的更丰富宽阔、更深沉悠远的感情。脱离了人物,脱离了唱词,它是一匹自由驰骋的马。音乐无国界,音乐不需要文字注解,音乐里有人的情绪。美好的音乐能够唤起人心里美好的感情,激发对生活的热爱,营养心灵。京胡的音色里渗透了中国人的传统精神,类似于已经植入DNA。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听到它,即会想到中国,中国的戏曲,中国的京剧。如今它已经从京剧里走出来,站在了音乐舞台上,发挥它独特的音色特点,与乐队合作,上演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正在逐渐成为自己,成为又一个中国民族音乐的符号。
    20年前,好莱坞著名电影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将爱尔兰风笛出神入化地应用到电影《泰坦尼克号》和《勇敢的心》的配乐中,使这个古老的民族乐器再度风魔全球,成为爱尔兰音乐的象征之一。这不能不说是音乐的影响,文化的力量。
    专辑中8首原创京胡音乐作品,由于编配得当,并没有产生京胡与管弦乐队之间的所谓违和感。比如,京胡独奏曲《小开门随想》作为主打曲目,结构完整,旋律优美,短短5分钟的乐曲让人听完大呼过瘾;《五声乐话寄生草》创意新鲜,以京胡、京二胡、民族二胡、中胡和大提琴来演绎西洋音乐中常见的弦乐四重奏,旋律优美,起伏转换自然,韵味十足;《万年欢·晚照》厚重而精致,京胡与弦乐队之间的合作,突出旋律性,深沉婉转,如泣如诉。此外,带有流行风格的萨克斯和女声和音与京胡交织的《又见柳青娘》、纯粹打击乐与京胡合作的《八岔八板惊回声》、具有江南丝竹特色的《春日景和忆江南》等5首原创作品,数花齐放,异彩纷呈。此专辑为京胡的音乐化进一步提供了实验数据,在配器和演奏手法上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在京胡的旋律创作方面开辟了新的方向。
    这一趟戏曲音乐的探索之旅,真可谓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