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唐以诗名宋以词—评《唐宋词举要》(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施议对 参加讨论

    贰
    彭玉平为名家导读,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彭玉平出身科班,根底深厚。他既有广阔的文学理论基础,又潜心词业,做专门研究。言传意会,颇能得其佳处。与论诗词,每多卓见。乃当今一位具有多方面发展潜能的学者。所撰《唐宋词举要》,去取得当,精粹汇集;导向明晰,有镜可借。尤其在发言方式上,有关解说,更是下了一番功夫。他评名作可以出新,感悟独到。比如,在评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时,他有这样的评语:一种心情,两副笔墨。时而铺叙展衍,写足实情实景;时而委婉含蓄,轻点彼此心境。昭心于天,想极惊异,而意极深厚。文笔也如词一般美丽。他评名家可以出奇,视野宏阔。比如,他在评黄庭坚的词学地位的时候有这样的评段,他说:“在词的发展史上,黄庭坚的词是一个回转的漩涡,他没有向北宋末年的思力词发展,而是上追柳永,遥接敦煌词的传统;下启金元,成为曲家的滥觞。”寥寥数语,对黄庭坚在词史当中的地位拿捏得甚为准确,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词评人的胸中丘壑。
    发言方式,也就是言传形式,这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一种手段。不同作者,不同乐歌样式,具有不同的言传形式。比如柳永,其所谓“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李清照语),所谓“写情用赋笔,纯是屯田家法”(蔡嵩云语),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或手段。乃柳永之所独有,亦探测其艺术殿堂的一种重要途径。历来为声家之所乐道。但词界对此,因为习惯于从词话到词话,从本本到本本,陈陈相因,人云亦云,至今仍然少见有人顾及于此,不知究竟。这是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彭玉平的《唐宋词举要》,就若干慢词入手,对于今、昔、今结构方式以及“从对面写来”的独特表现手法,作了精辟分析。谓:“笔法从现在到过去,又从过去折回现在,最后从现在宕想将来,时序错综,而情感一脉贯穿。”(评《浪淘沙慢》语)谓:“‘想佳人’两句,宕开前情,用假想之词,从对面写来,反衬游子思归的殷切心理。”(评《八声甘州》语)以时间顺序推移及空间位置变换说柳词,既成功地揭示其奥秘,将“家法”清楚呈现,就像曾经与作者共同经历过一般,又为今日之读词、品词,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型,说明必须认真地“读原料书”(吴世昌语),方才有所收获。这一导向,实实在在,中规中矩,令知所进退,亦便于操作,有别于时下多数选本、读本之所作泛泛之谈,十分难得。
    在《唐宋词举要》中,柳永录词十一篇,于编中居第三,可见乃特别标榜。至于其余作家,除李煜、苏轼、辛弃疾以外,尽管录词较少,或者仅有一篇,其所解说,亦多体会有得之言。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手此一编,不时诵读,细加品赏,对于词的艺术世界,词学真传,必将有所领悟,入室登堂,相信也并非一件难事。因与读者诸君共勉。
    (作者为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