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从日记中看二战风云——读《奥威尔日记》(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 陈增爵 参加讨论

    纳粹德国空军投放炸弹轰炸伦敦,市民躲避在地铁车站里。日记中他记下自己在防空洞的生活观察:那些相拥的年轻夫妇、那在刺眼灯光下入睡的孩子粉红的小脸蛋,由此感受到民众平静面对纳粹战火的那种坚强。对于因轰炸而引起的城市火灾,一旁的友人作出如此评判:“这是资本主义的末日,是对我们的审判。”他不赞同,可也竟然被那火光的气势所震撼,如同观察那罪恶之美。他在日记里评论当时伦敦报纸上的广告,估算着其中有多少是欺诈性的,有多少则是发战争财的。同样,他对地铁里色彩刺眼的广告不满,认为其诱惑人们消费无用的奢侈品、有害的药品,是浪费劳动力和资源,感到恶心透顶。有一天的日记结尾,他写了一句颇有诗意的点评:“冬季标准的战争之音:雨水打在钢盔上,就像是音符。”仿佛品味着战争岁月的苍凉美感。
    他的观察目光不仅限于欧洲,中国、印度,以及日本的侵略野心,都是他日记中的内容。他感慨英国、苏联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能团结一致抗击纳粹德国,1940年6月27日的日记中,他分析苏德条约的签订,认为苏联实际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只得到“一些喘息空间”,尽管这要比英国绥靖主义好一些。他指出苏联和英国最后还是会“被迫”结成联盟。实际利益会压倒“炙然的意识形态仇恨”。果然,一年后的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次日的日记里,他赞扬了丘吉尔即时发表的演说,说“在我看来非常棒”。后来的日记中,他又评价了斯大林决心抗击纳粹德国的讲话,说“这是篇出色的演说,同丘吉尔的讲话相呼应,明确无误地表明决不妥协的立场”。可他下续的文字仍未放弃对斯大林大清洗的谴责。后来,他在BBC任海外广播播音员,他的日记中继续关注反法西斯战场的政治风云。
    当然,近二十年的日记,岂可能只反映二战硝烟?写日记者此生最成熟的思考和生活岁月,应该尽聚其中,特别是他数部作品的写作背景和思维源头。倘若有心想当个发掘者,读这些日记,你可要有在琐碎文字里“淘金”的心理准备哟。正是在那琐碎的文字里,他从容细说自己曾经露宿伦敦街头,与那些流浪汉一同生活的切身感悟。还有他最真切的生活体验:在农场打工摘啤酒花挣钱;进入矿井深处,亲临采煤工的艰辛;在海岛农地播种、收割、养殖等。
    这位作家的日记自然不如他的作品那般知名,他流传于世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两部是《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当然他发表时用的是笔名:乔治·奥威尔。
    这部《奥威尔日记》由彼得·戴维森整理选编,书中详尽的注释充分显示着选编者作为乔治·奥威尔研究专家的出色功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