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情文相生 悲悯为怀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 刘世南 参加讨论

    
    《陶博吾诗文墨迹》,陶博吾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6.00元
    陶博吾翁生于1900年,大我23岁,算是两代人。我和他只有一面之缘,那是在江西诗词学会开会。座位隔得远,又没有人介绍,所以并未交谈。但会后据一位朋友说,陶老看过我的诗,颇谓不谬,我听了,不免感愧交并。然而此后并无机缘重会,也就相忘于江湖了。直到最近,陈骥仁棣受赵感鹤先生之托,赠以他主编的《陶博吾诗文墨迹》,内含《博吾诗存》、《题画诗抄》、《博吾联存》、《行楷诗稿》四种,命我写一篇书评,我才又一次和陶老结缘,可惜已在他身后了。
    陶老为中国现代书画大师,被推为上世纪二十位最杰出书法家之一,但艺林传说,其一生最大成就在诗词。以我的谫陋,何敢佛头着粪,妄加评议?但一读之下,欲罢不能,唯恐其尽。因为他虽大我23岁,而我们平生经历,大体相同。我这实龄91岁的人,也见过北伐战争的残垒,也经历过八年抗战的劫难,以及共和国的种种磨炼,正如A·托尔斯泰说的,碱水里泡三次,血水里泡三次。所以读陶老的诗,特别亲切有味。我们写诗的取径不同,他效法唐人中的白体,偏于平易;我则取径宋人,偏于艰深。但他的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征服了我,觉得他的如山忧患,远甚于我,因而对生活的吊诡,人情的变幻,认识的深度、广度和反应的强度,远非我所能望其项背。他自序中的诗,有的写痛苦,有的写恬静,有的写兴奋。我反复读其诗,觉得写痛苦的最多,恬静的很少,兴奋的更少。
    最难得的是他不仅写一己一家的痛苦,而总是很自然地写出全民族的痛苦。我也有痛苦,而且主要的是忧国忧民,然而写出的诗,没有他的忧愤深广,原因就在于他能把切肤之痛写出来,毫不做作,非常自然。现在不按体裁,选择出三首,试行分析,与广大读者“奇文共欣赏”。
    七古《弃儿行》,小序云:“一九三八年九月避难,同行之船十余只同泊于永修吉水县境之三曲滩。九江一妇人夜产一儿,病不能养,翌日舟行,竟弃儿于沙滩以去。”诗:“弃儿沙滩上,儿哭母亦哭。哭声一何悲,舟行一何速。一村复一村,青山罩白云。遥遥道路远,儿哭母不闻。月光如水水如天,荒江寂寞秋风遍。儿饥儿冷无人知,儿死儿生何由见。儿生或有人悲悯,儿死勿怨母心忍。母命瘦如柴,母苦血已尽。故乡焚烧不能归,逃亡满地烽烟紧。弃儿长已矣,痛心何日止。轮回如有再来时,愿儿勿生干戈里!”
    此诗委婉曲折,完全写出了那位母亲和满船难友的悲愤心情。世间最无私的是母爱,很多母亲在突发灾难面前,为了救护儿女,甘愿牺牲自己。这位九江妇女,为什么忍心弃儿不顾?诗中指出了:“母命瘦如柴,母苦血已尽。故乡焚烧不能归,逃亡满地烽烟紧。”原来是日寇侵华战争酿成了眼前这么一幕弃儿惨剧!特别是最后两句:“轮回如有再来时,愿儿勿生干戈里。”古语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日寇侵华战争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多大的灾难!
    七律《避难丰城》:“数卷残书长寂寂,一船明月夜漫漫。田庐破碎乡书断,生死飘摇行路难。野渡人归白鹭冷,孤村叶落碧云寒。人生有泪谁共滴,千里逃亡雾一滩。”
    唐人诗的中间两联,或上一联抒情,下一联写景;或相反。此诗三、四句,而情有景,五、六句写景,而景中有情。最后七、八句作结,回应一、二句:独自泪垂,无人可语,“雾一滩”,正写“一船明月夜漫漫。”这仍是写八年抗战中的苦难。
    五古之中,我最喜欢《示儿辈》:“余本出寒门,携儿事农圃。粗粝无兼味,衣服半褴褛。人生亦何为,粗粝亦何悲?安贫乐道者,在昔余多师。大雪黑夜来,狂风入败户。儿看食蕨人,乃知是真苦。”
    此饥寒交迫的食蕨人家,反衬出自己一家粗粝褴褛,并非真苦。这就不仅仅是一般的“安贫乐道”,而是王国维说的释迦“悲(天)悯(人)为怀。”陶老的诗,总是深进一层,譬如谏果,愈嚼愈有味。
    以上三首,不过示例,其实每首都好,我前面说了,读之唯恐其尽。
    读陶老的诗,我们会想起元末明初的王冕,清初的吴嘉纪,清中期的金农、郑燮,也会想到唐代的王维,更让人想到杜甫。当代学人夏中义论当代旧体诗,举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三家为代表,认为当代旧体诗对时势的切己感应所蕴结的文化自觉、人格担当及人性深度,远非同时期其他文字所能媲美。(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当代旧体诗与文学史正义》)如果夏君读到了陶老的诗,他一定会在“文化自觉”、“人格担当”、“人性深度”三方面得到更多的例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