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民族的医者 自由的灯塔——读清华大学出版社《曼德拉传:光辉岁月》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2013年12月1 刘志彬 参加讨论

     
    1958年6月14日,曼德拉与温妮·诺姆扎莫·马蒂吉泽拉在婚礼上。图片选自《曼德拉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前,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引《诗经》名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赞美孔子的“高尚的德行”。2000年后,另一位伟大的人物,纳尔逊·曼德拉,依然适用这句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概括其一生。况且,纳尔逊·曼德拉,已然超越了国界与肤色,他不仅仅是南非的曼德拉,也是世界的曼德拉。其于2013年12月5日猝然与世长辞,世界多地出现致敬、怀念曼德拉的现象,足证其这一点。
    传记作家韩明辉的《曼德拉传:光辉岁月》一书中,潘基文、奥巴马、图图大主教等高度赞誉曼德拉为民族医者和自由的灯塔。曼德拉一生中最辉煌、最热血、最青春的时光都在监狱中度过,这可是27年的美好时光,但都在狱中度过,可见对于一个正常人的成长的摧残与折磨。然而曼德拉并未因此而消沉,而仇恨,而去报复这个让他失去自由的社会或政治对手。相反,以一种带有儒家风范、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老人形象,出现在他的国家,以及世界各地人民的面前,这一年是1990年2月10日。复平常之心,亦不能度君子之腹。我们很难理解如此因歧视、因种族矛盾而遭遇牢狱之灾的曼德拉,是如何化仇恨为温和,化囚禁为宽恕,化暴力为包容的?但,历史见证了这不可思议的伟大与高尚,似乎,他高尚得令我们所有人都低到尘埃里去了。出狱后的曼德拉,并非以一个狂热的政治暴徒形象,来解决社会上的矛盾与争端,他没有清算,没有暴力,没有屠杀,而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人格魅力,以“自由、包容与宽恕”的求“和”方式,实现了南非种族矛盾的融合。曼德拉正是以这种“和”的方式,避免了从一场灾难转化成另一场灾难的可能。并且带领这个国度走向民主、自由与人权的包容时代。
    用中国文化诠释,和者,谐也。圣人为能和,其后才有乐土。不知道曼德拉算不算圣人,他年轻时脾气火暴、好强斗狠,婚后也打老婆和出轨……由此看,也算一个不良或者劣迹斑斑的青年人,但人生的成长价值就在于此——晚年的曼德拉还保持着南非的传统农耕生活,他简朴,自己种菜、野外烧炊;他平常,与子孙安度晚年;他宽容,包容身边犯错的亲人与朋友——这些正是曼德拉的政治智慧,也是他一生奉行的政治原则:自由与人权、包容与求和。他知道一个最朴实、最浅显的道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自由。
    1988年,香港摇滚乐队“BEYOND”为曼德拉创作了《光辉岁月》。当曼德拉得知以后,曾找人翻译了《光辉岁月》的歌词,曼德拉听到歌词大意后,竟潸然落泪。
    如歌词写道: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
    这也是《曼德拉传:光辉岁月》这本书想要传达的主题。事实上,我们很难用一篇简短的文字来概括曼德拉的一生,他是政治家,抑或思想家,又或是为人民争取自由权利福祉的精神领袖,也许,这些都不足表现曼德拉的真实人性。但请记住:曼德拉的政治遗产,不仅仅是南非的,也是整个人类的。
     
    
    《曼德拉传:光辉岁月》韩明辉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