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挖掘和再现古建筑的本质意义 ——读罗哲文《古迹》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罗鹏飞 参加讨论

http://daily.cnnb.com.cn/nbrb/html/2017-08/25/content_1068191.htm?div=0
    
       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古迹》,以古代建筑为主题,辑选罗哲文先生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文化随笔10篇,内容涉及文物古迹保护如万里长城、中国古塔、古桥、古亭以及北京的钟楼、鼓楼、团城等。全书通过历史文献考证、出土文物印证和严谨的实地勘察,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逐渐铺开了中国古建筑的实景画卷。书中还选登了罗哲文先生50幅建筑手绘及摄影作品,是文字介绍的有益补充。
    在中国,一生倾心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且功绩卓越、能与梁思成比肩者,当属罗哲文先生。他曾主持为期10年的布达拉宫大修工程,参与大运河、蜀道等申遗工作,编写了众多有关宫殿、园林、寺庙、陵寝、古塔、楼阁等名胜古迹的专著,新华社还专门刊发了《长城学家罗哲文破解长城三大历史误会》的新闻通稿。“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无愧文物卫士,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化遗产堪称古建护神”,罗哲文先生灵堂上的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的不凡贡献。
    “保护长城第一人”罗哲文,足迹遍布长城沿线,他对长城的研究最深刻、最透彻,最完整。“长城是战略性防御工程”,历朝历代建筑长城的本意是为了自卫,而非用于侵略。《古迹》一书中的《长城简史》《长城的用途和构造》《长城是怎样修建的》以及《万里长城——山海关、居庸关云台和八达岭、嘉峪关》4篇长文章,将“万里长城”这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古迹展示给世界。
    罗哲文集作家灵性与学者严谨于一身,他笔下的古迹都是活态的。《长城简史》以翔实的文献考证为依据,所引古籍数量之多,常人难以想象。又以出土文物为凭据,考证之严让人肃然起敬。他用鸟瞰的方式总述长城的历史发展,从最早的楚国“方城”到秦长城、明长城,将长城的起源、沿革、地理、功用、特点、形制、分布、存毁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点到线,一一呈现。如长城之形成,先是分国建城,后是分朝代建城,经纬交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便于人们学习、理解、记忆。所有关隘、烽燧、城墙以及几千年来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围绕着长城展开的恩怨情仇,仿佛重演再现。他有时按纵向线性解读,有时按横向板块解读,有时将线性结构与板块结构兼顾解读,将时间、空间、事件穿插讲解,建构起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内在联系。
    《古迹》对中国古塔、古桥、古亭,北京的钟楼和鼓楼、北海和团城等作了重点介绍。在《中国古塔》中,罗哲文着重分析了古塔在建筑艺术、造型分类、各部分构造等方面的特点,点明了古塔上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佛教建筑文化的融合现象,并结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寺院建筑规制的变化等剖析古塔的发展规律。罗哲文对全国古塔的分布了如指掌,每塔介绍佐以现存实物为证,由内到外,层层分解,环环相扣,读来仿佛置身其中。他的文章纠正了历史上许多误传、误判,还历史建筑物本来面貌。他介绍的许多中国首创、世界之最、独一无二的古迹成果,是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历史见证。
    总揽全书,罗哲文先生始终围绕人类文明进步展开深度思考,他用逻辑学家的缜密、哲学家的思辨、解剖学家的细致,多侧面、多角度努力挖掘和再现古建筑的本质意义。古迹是那个时代的存在,是特定的历史环境的产物。他笔下的历史建筑,虽经漫漫岁月,仍保留着老而弥坚的独特个性。阅读这些文字,读者除了精神享受、知识积累外,更多的是对古建筑的深深敬畏,以及对当今古建筑保护的多重忧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