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滋养与解惑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江西日报》 参加讨论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6-02/26/content_345645.htm
    
    
    

    
    曾有幸两次随孙机先生参观展览。一次是北京国家博物馆整修后,孙先生给扬之水从头到尾讲解一遍,我也跟着听讲。孙先生带着一瓶矿泉水,三个小时,一路讲来,如数家珍。另一次是上海博物馆的书画国宝展,我也是跟着扬之水听孙先生一一讲解。两次听讲真可说是大长见识。
    孙机先生以前出版的著作,有我自己买的,也有孙先生送的,大都拜读过。这几天在读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又读得兴趣盎然。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既是作者多年悉心研究成果的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的烂熟于心,有“大书”一说。“大书”之说,取自顾文豪《何为“大书”》一文,文章虽然不长,却很得此著要领,不妨征引如下:“孙先生自谦此著乃‘小书’,聊供读史者格物之一助,在我看来,此恰为不折不扣的一部‘大书’。全书足见作者之博闻强识,大抵已包揽古人之日常生活,且无前此同类作品多偏于文人生活之弊,就中尤以酒茶、建筑、家具、武备等章节令人印象深刻。博通之外,论述亦精核。语言晓畅平朴,材料择取极见功夫,不蔓不枝,多以实物图样例证之。而十章所论,虽多系常识,粗陈梗概,但皆为孙先生多年蕴蓄涵养以成,故亦足便初学,后来者当可以此为津筏。处处见学养,而无学问之倨傲;文采清通流利,却不见做文章的技巧;所谈物事,雅俗兼备,对古代物质文化之诚敬笃实则始终如一。此方为‘大书’。”其所述读书体会,大约会是此书读者的共同感受,读了此“大书”,一定会得到很多滋养。
    据孙先生考证,虽然马镫是中国古代在陆上交通方面对世界的一项重要贡献,但马镫要到东晋时才真正出现。“只有使用以坚固的材料制作的双马镫,骑者在马上才能获得稳定的依托,才能更有效地控制马匹。”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连环画,画里的那些骑将已经是踏着马镫了。而刘备双手挥剑,如果没有马镫,无法在马上坐稳,更别说控制马匹了。看来连环画是有问题的。前不久刚看到一篇报道,说战国楚墓中发现了马镫,引来一片哗然。如果那篇文章作者读过孙先生的书,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了。
    孙机在书中破解了很多疑惑。相传慈禧出行,带着“如意桶”(便桶),桶里下铺黄沙,中注水银。便溺落下,则被水银所掩,气味不会泄出。孙先生以物理常识解释说,“假如真有此事,则水银当沉到桶底,黄沙和污物反而浮在上面;再加上水银蒸发的毒气,真够西太后她们闻一阵子的。”
    跟孙先生有过多次接触,印象中是非常严谨、不苟言笑的学者。但在这本书中,却记录了一些掌故:譬如说到白薯在明代引进中国后,缓解了我国的粮食问题,人口也就大幅增加。“在北大上学的时候,张政烺老师常强调这一点;爱开玩笑的人还给这种看法送了个‘唯薯史观’的雅号。”在谈到椅子时,说袁世凯想登基当皇帝,把太和殿内的宝座撤掉,换上一把西式高背椅;又因袁腿短,所以这把高背椅的腿却特矮,“显得沐猴而冠,不成名器”。
    【延伸阅读】
    孙机,1929年生,文物专家、考古学家,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中国圣火》《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与人合著《文物丛谈》《寻常的精致》。1951年,孙机师从沈从文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曾协助整理中国古代铜镜的有关资料。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宿白的指导下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孙机潜心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的研究,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在古代舆服、科技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安 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