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汇报》:琴人与琴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作者:老萌 来源:文汇报
    ■老萌
    
    听古琴是件雅事,操琴尤雅,而为琴事著录文字,雅上添雅了吧。严晓星君即有此雅兴的君子。年初他的《》在中华书局面世,承赐下一册,并有信:
    
    足下有幸曾面听査阜西诸公鼓琴,可否以此为契机撰一小文?当世学人,听过查先生弹琴的人可真不多啊!此往日之寻常事,今日之财富也。
    
    幸闻查阜西琴音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了,我正负笈京城。当时为杜甫诞生1250周年,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纪念大会,我们一车学生拉去填座位。纪念会极为隆重,好像还来了几位国家领导人。至今仍然记得的是有两个意外。其一、作主题报告的是德国文学研究权威冯至,而非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名家。那时教育部钦点的多种高校文学教材,均有一句“冯至同志最后审阅了全稿”的说明,不知有什么背景。其二、便是会上有查阜西演奏古琴,当初只晓得他在民航局任要职,竟擅此不搭界的艺术。那琴音听来很是悦耳,我听不出查先生琴艺的高超,纯属想当然地觉得典雅。若换一个初学的新手,我们同样会感到悦耳。牛耳朵远远地听了一曲,仅此而已。
    
    时间过了几十年,我仍在古琴门外。前两年晓星组织古琴演奏,招待外来客人,每一曲都配了简明的解说。我陪坐,依旧毫无长进,连少年时那点听觉也迟钝了。翻阅《》,除增长知识,岂敢置喙。要说读后强烈感受,倒在古琴之外。严君文笔甚佳,一则则“逸话”其实是一篇篇小品,颇具郑逸梅遗韵,而严肃认真有过前贤。严君不是琴人,但爱问琴事,多与琴界往还。他读书留意关于古琴的文字,积十数年勤奋,出此成果,决非当下信口开河的读物可比。这样的短文,取材似乎凭记忆即可,大可不必一一检索出处,但严君每则均注明所本。
    
    读着这本书,我想起作家凌叔华在她的《古韵》里记述过民国初年赵秉钧夫人教她习奏《平沙落雁》。凌叔华丈夫陈西滢也于上世纪20年代写过一篇《听琴》,生动记述他同一天在北海和松坡图书馆两处名家琴会的不同感受,并议论道:
    
    我承认我实在不配来谈古琴。我非但没有研究过中国的七弦琴,我简直就没有学习过音乐,而且我的耳朵还是志摩的反面:他听得见无声的音乐,我常常听不见有声的音乐。一个识不得几个字的人高谈李义山、温飞卿,一个弄不清加减乘除的人大讲牛顿、爱因斯坦,也不过一样的可笑。
    
    可是许多事只有不配谈的人才可以谈。阳春白雪之曲是不是比下里巴人之歌强,你去问下里巴人的和者固然是错了,你去问阳春白雪的和者也一样的不对。阳春白雪也许比下里巴人高,同时也许比下里巴人毛病多。也许一个两方都有为不够资格的人才能说中肯话。
    
    凌叔华和陈西滢这两篇文字均未收入“逸话”,想来严君自有其取舍标准。但这话说得有趣,故抄录以飨同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