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青格里的容颜——读丰收的长篇纪实文学《青格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作家网 王晖 参加讨论


      近几年,作家丰收在纪实文学领域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西上天山的女人》《蓝月亮》《镇边将军张仲瀚》《西长城》等有力地证明了他的创作实绩。他的书写对象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屯垦戍边农工,都有一个朴素可靠的叙事呈现。丰收的写作有自己独立的视角,他遵循着内心的召唤,平缓而开阔地注视着新疆大地,以本色、细致、贴近心灵的丰盈书写,以不立碑的形式给荒原“第一犁”们立碑树传,以温润的不宣传达到有力的宣传,以不张扬的书写达到应有的彰显。新作《青格里》又将他的写作理念,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延伸。
    《青格里》题材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新疆维吾尔族老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几十年来收养了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将他们抚养长大,帮他们成家立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她的声名,因为德行而价值连城。
    作家丰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这个大家庭,他自然而然爱上了这片土地,融入了阿尼帕妈妈清贫却幸福的大家庭。他的作品是在与青格里的山山水水的体验里获得的。不知从何时开始,每到大雪封山,车辆只能艰难地穿行在一人高的雪墙中间,他就感到强烈的冲动,必定要投入到那个沉郁忧伤却又干净无比的青格里会一会远方的那些亲人。
    《青格里》是纪实的,丰收将笔端对准了阿勒泰草原,充满激情地把握草原的脉动,书写青格里无疆的大爱。作品又超越了纪实,自始至终贯穿一种充满民间情意的诗意力量。从“风雪青格里”“小牛引渡”“骆驼知道回家的路有多远”“什么叫青格里的冬天”“好大一口锅”“山水无疆青格里”等章节一路读下去,新疆最北边的青格里的一幅日常生活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拖着小尾巴的河狸、草滩上的羊群、耀眼的向日葵、熊猫山下的院落、飘拂炊烟的毡房、大慈大悲的布尔根河、雪落大野的青格里……这里人烟稀少、人情醇厚,人与人之间近得可以听到对方的心跳。
    阿尼帕妈妈是一个纯粹的人,她向丰收悄悄吐露过心声,她不喜欢被外人看做多么了不起,更听不得被人问收养了几个民族的孩子,对此她甚至是有些愤怒的。她的眼里只有一个个生命,生命是大于一切的。这个毫无世俗“野心”的母亲,与丰收有着天然的默契和内在的呼应。
    全书12个章节构成浑然有机的整体,围绕着青格里不断地生发、再生发源自这片土地的记忆。一个极具包容的大家庭,它的外延和内涵已变得那么深远、无边界。全书各个章节舒缓从容,轻盈之下负载着深邃的思索。
    作品如涓涓细流,不急不躁地蜿蜒在青格里的山山水水间,丰收带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与阿尼帕妈妈的家人融为了一体,那些令人难忘的细节,都是他和他们在亲密的碰撞中得来的。他以自己的行走,获得了意外的相逢。
    阿尼帕妈妈的人生充满坎坷,劳累是她大半生真实的写照。阿尼帕妈妈早年艰辛的回归之路,读之令人动容。浓浓的家国情怀在她的少女时期就生了根。她的父亲年少时,从青格里到了科布多,“那时候,青格里和科布多还是一个爸爸的两个儿子,从青格里到科布多还是从科布多到青格里,就像从这家到那家串门一样简单”。可是,当父亲想要回青格里时,山河破碎,归途阻隔。全家历经磨难最终回到青格里时,阿尼帕妈妈的父母相继去世,留在人间的是一个17岁的她和6个年幼的弟弟妹妹。
    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男人,他不仅接纳了阿尼帕,也接纳了她一大堆弟弟妹妹,没有任何怨言地抚养了众多孤儿。因为妻子从外蒙回国,他受牵连失去了工作,咬紧牙关受过很多苦。他的沉默和坚忍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很贫穷,身上却有光芒,这光芒来自于他的博大和牺牲精神。作品用大量细节,将这段生活表达得朴素真诚,有疼痛有冷暖。
    书中有不少场景犹如深沉的油画,承载着古老的审美意蕴。有一年寒冬,那是一个饥荒的年份,阿尼帕的妹妹意外地从雪层下刨出了一把麦穗,后来全家人出动了。仿佛上天的旨意,在他们揭不开锅的时候,老天留下了一片因“运动”而耽搁了收获的麦子地,几个小黑点一样的人,在原野上低头拾麦穗。世界寂静无声,原野上只有他们。阿尼帕手捧麦子流着泪祈祷,整个雪野变得格外肃穆。这情景像米勒的《拾穗者》,又像米勒的《晚钟》。
    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再苦再难,阿尼帕都像捡麦穗一样拾起没有爹娘的孩子。这个拾取不是为了自己,她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近乎以血饲喂那群孩子。
    阿尼帕妈妈收养的哈比扎,头上长满脓包疮,连小孩看了都害怕得躲开。这很考量一个人的内心。女孩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平白无故对她这么好?原因也许就是慈悲。慈悲可以承载生命的航程,阿尼帕妈妈一生都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慈航,她每次看到落难的孩子,都要揽入怀抱,一个都不忍放弃。
    阿尼帕妈妈收养的孩子个个不同。有一个因家里交不起50块钱而进监狱的孩子切布,这个犯过小错但本质很好的孩子让她无比内疚,丰收也花了很大篇幅去关照他,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心疼他。切布后来很努力,很能吃苦,终于挺直了腰杆,走出了自己的路。
    青格里是偏远的,人烟稀少,可是那里的土地令人倾心,所有的生命不约而同地与大地同质,天地人和谐共存。阿尼帕的孙子祖农说,“我们这儿的人都能说好几种语言”,“我爷爷是维吾尔族。奶奶的爸爸是维吾尔族,奶奶的妈妈是哈萨克族。我外公外婆是哈萨克族……我的头发、眼睛像妈妈。奶奶说,我的脸盘还有额头是爸爸的”。这个纯洁的少年道出了青格里最朴素的样貌。
    丰收热爱新疆,青格里的生命和脉息与他同在。《青格里》将一个母亲大半生的艰辛足迹一一拓在了白纸黑字上。阿尼帕妈妈身世凄苦,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可她对万物是悲悯的。青格里大地上这段不平凡的母爱没有边界,超越了种族、民族的界限。就德行而言,她这一生不断超越自己。这样的人难道不该被这个世界认识一下吗?
    (作者为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研班学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