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作家印象 >

尼日利亚剧作家沃勒·索因卡访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张锦艾葳 参加讨论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共同邀请,尼日利亚剧作家、小说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沃勒·索因卡于2012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来华访问。
    索因卡1934年出生于尼日利亚西部约鲁巴族聚居的一个小城,父亲是当地基督教教会学校的校长。1954年,索因卡获奖学金赴英国利兹大学攻读文学,毕业后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任剧本编审,同时编导演出自己创作的戏剧。1960年,他回国创建国家剧院,组织著名的“1960年假面”剧团,为融合非洲和西方戏剧的表现方法进行不懈的探索。索因卡的戏剧创作大致分两个时期,1960年以前的主要作品有《沼泽地的居民》和《狮子与宝石》等,大多是风格简约明朗,富于幽默和讽刺的喜剧。1960年之后,作品风格逐渐转入低沉、隐晦、荒诞,但讽刺更为辛辣,尤其是《路》和《疯子和专家》被称为非洲荒诞派戏剧杰作。1986年,“因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情画意的遐想影响了当代戏剧”,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10月29日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他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批判实践、他对诺贝尔奖奖金的使用方法、作家与政治家的关系以及资源大国尼日利亚的现状、如何看待尼日利亚的现代化等问题,索因卡一一做了解答。索因卡一生因反抗暴力多次入狱,但他一直坚持作家要反映现实。索因卡对中国文学也很熟悉,他学生时代就读过一些,后来给学生开设比较文学课,把中国作家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
    同天上午,78岁高龄、曾经为沉默的大多数呐喊过的索因卡,来到社科院进行了访华主题演讲,演讲内容是“非洲大陆半个世纪的复兴之路”。5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字,索因卡首先肯定了非洲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历史历程。非洲大陆写出了后续发展的新篇章,在意识形态、资源环境、社会管理、民主政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为世界政治和冲突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南非、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刚果等很多非洲国家在经受痛苦折磨后还是取得了某种意义上的全球和解,这一经验让我们可以对世界抱着谨慎的乐观主义态度。
    然而,非洲还面临着一些令人忧心的现实,正如诗歌《美好的人生尚未诞生》所述,文学还需要以虚幻小说的乌托邦描写,来实现对非洲过去、现代与未来的多方面展示,还必须对非洲的暴政和各种问题进行反抗,还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现实的魔幻化,来惊醒非洲人继续追寻复兴之路,呼吁非洲大陆有更多的变革到来。索因卡举了很多非洲作家的创作实例,从方方面面阐述了文学对非洲现状的表征、反映和反抗。
    当天下午,索因卡与国内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学者进行了文学座谈会,座谈会的气氛既严肃又轻松活泼。索因卡不仅应邀现场演唱了自己作品《黎明你必须出发》中的地方歌谣,还与自己诗歌的译者傅浩一起朗诵了他的诗歌。此外,他还回答了各种严肃的问题。作家阎连科询问尼日利亚今天的状况是否还和索因卡80年代在作品中描述的一样,索因卡回答说,尼日利亚今天的状况与80年代确实有所不同,不过新的作品也都在不断地反映着新的现实。书评家止庵则问道:“您当年对世界、对尼日利亚非常悲观,今天您对世界的态度有所改变吗?”索因卡说,跟很多非洲作家和艺术家一样,他不要当悲观主义者或者乐观主义者,而是要当一个现实主义者。现在非洲和尼日利亚的确有一些倒退,但面对这些存在的事实,他要努力改变,并推动下一代继续努力改变现实。索因卡还非常关注环保问题,他说:“我从小在森林长大,我总觉得森林里有生命,有精灵,可以与之对话。生活在森林中天天与森林打交道的人会对森林有非自然化的感受。这些个人的经验、体验作为意象都整合进了我的作品。现在人们对森林的工业化开采必然会遭受相应的惩罚。”
    10月31日上午,在北京大学“海外名家讲学计划”的支持下,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的邀请,索因卡又来到北大并作了题为“全球化逆流中的非洲”的精彩演讲。索因卡教授以全球性交流——特别是文化、艺术的交流为主题,梳理并反思了黑人性(Blackness)运动的过程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此探讨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对待当代语境中的全球化主义所应具备的态度——既要警惕提防以商品消费为幌子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但又不能盲目排外,单向一元地看待文化碰撞问题。索因卡认为,创作者必须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实现文化桥梁的身份。
    演讲之后,北大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的同学们演出了由奥索菲桑教授指导、格雷夫斯教授导演的沃勒·索因卡的戏剧作品《狮子和宝石》。这是索因卡的戏剧第一次被搬上中国舞台。《狮子和宝石》为索因卡早期戏剧代表作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作者留学英国利兹大学期间创作的作品,1959年首演。该剧以20世纪50年代的非洲乡村为背景,通过乡村美女希迪的婚嫁风波展现了进步与传统之间的对抗。索因卡所处的约鲁巴族的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化入侵的时代背景在剧中都得到了体现。半个世纪之后,一批与创作这部作品时的索因卡同龄的中国学生重新演绎该剧,时空及语境的变化或许是对该剧内涵之丰富的肯定与证明。
    非洲具有独特而深厚的口承文学传统,产生了神话、史诗、民间歌谣、寓言、谚语等多种文学样式。这些作品伴生着公共与私人空间表演的功能,是非洲人在叙述中构建自我意识的重要方式。20世纪以来,非洲书面文学发展壮大,诞生了如塞内加尔的桑戈尔、尼日利亚的阿契贝、肯尼亚的恩古吉、南非的纳丁·戈迪默等享誉世界的作家。自20世纪中期起,非洲文学的价值逐渐为世界认可,国外学者已经建立起颇为丰富和完善的研究体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非洲文学研究尚显零散与初浅,并未充分进入学者的视野。这种情况,一方面制约着国内的外国文学学科体系之完善,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近年来愈加频繁的中非合作交流之扩展。索因卡的到访,为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认识非洲文学,进而深入研究非洲文学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正如索因卡教授在北大演讲时所强调的,全球化的交往古已有之,文化本无边界,孤立也难以长久,而多种方式的文化相遇及交流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常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