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世芬:这个时代被他掐准了“三寸”——读刘建东中篇小说《丹麦奶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刘世芬 参加讨论


    作为一个毛姆迷,我一直下意识地寻找身边的毛姆。读到刘建东的《丹麦奶糖》 ,眼睛一亮:这就是了——仿佛毛姆再世!手持小说这件武器,对人性,对梦想,对生命意义,对活着的思考与探究,刘建东做出的是与毛姆极为相近的动作。再精确一些,仿如看到《刀锋》里的拉里。
    《丹麦奶糖》品相不俗,我的大脑蹦出一个词——纯熟,就像平时炖了一锅香喷喷的红烧肉,开始时尚且辨别不出滋味,到一半香味渐渐飘散,直到出锅时的醇香袭人。
    我从小说中得到两组意象:物质的——笔记本,文学博士,全国大奖, 《幽暗之光》 ;精神的——丹麦,安徒生,童话,寻找叶小青,北戴河,孙尔雅。小说中这两组截然相反的意象,始终由一盒盒神秘的“丹麦奶糖”串起来。这条线索贯穿全文,看似引子,实质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人内心的躁动、焦虑和不安。一条无形的“枷锁”对人们实施着心役和身役。无论走在路上,坐在办公室里,哪怕躺在床上,人们似乎也失去了一种安宁和淡定,总有一个阴影闪在未知的地方窥视…… “我知道自己多疑,但它让我感觉到安全。 ”
    我们还能去哪里寻找安全感?
    董仙生的回答意味深长,“现在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你不能简单地把一件事定性为好还是不好。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在怀疑、鉴别、揣测、辩解、确定之间来来回回,这就是丰富的人生与社会。 ”当曲辰提到拿老焦笔记本时的“犯罪感” ,董仙生哈哈大笑,他笑曲辰竟把“犯罪感”如此当回事!“就拿我来说,我打过别的女人的主意,闯过红灯,进过歌厅,骂过人,给写得很烂的作家写过书评,要照你说,我该进监狱了? ”
    董仙生这么问,并不代表他内心多么踏实笃定,而小说结尾肖燕的反应看似匪夷所思,其实恰好折射了现代人经历了复杂艰难的心路历程后对世情的麻木。
    “你去过丹麦吗? ”小说中随时跳出的这句话,挑战着读者的神经,也质问着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将现代社会的焦灼、不安、空茫、虚妄,一针扎到底,成功地为现代人“立此存照” 。董仙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伸手可触。可能有时他是同事,一转身,他又成为某个领导,或许回到家,他就是家人,当静下来观照自己,忽又恍然:我不就是董仙生吗!董仙生一点儿也不“仙” ,他很入世,将自己打造得无可挑剔,他的身上看不到肖燕和曲辰的那种痴萌。他生活中的诸多反常诘问这个世界还有多少真情?董仙生虽然外表大气、谦和,也不乏良善,却又常常被某种看不见的东西裹挟着,身不由己地暴露出自私、卑劣、虚伪的劣根性。
    然而,这样的董仙生终究还是被“奶糖”暗算了,因为一篇“抄袭”文章与全国文学大奖擦肩,副院长泡汤。
    小说给出的监狱意象值得玩味。曲辰的出狱竟是董仙生动用了关系,可曲辰的初衷却是要“赖”在监狱一辈子。当曲辰再次入狱,他对董仙生和肖燕说的那句话,我认为就是这篇小说的文眼了—— “你们,何小麦,还有孟夏,在另一种牢笼中。 ”
    整日在这个世界诚惶诚恐的曲辰,再次入狱的刹那间,终于如释重负地“笑”了,同时成就了作者的探骊得珠。然而,虽“三寸”在握,身处“另一种牢笼”的“你们”呢?“你们”的成功、奶糖、梦想、算计、希望、绝望……
    作家普里切特对毛姆有一句评语:“这个与政治和信仰两不沾边的怀疑主义者,却在乌托邦和个人主义的废墟之间幸存了下来。 ”对信仰,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对人性深处的显微镜式解剖,刘建东接过了毛姆手中的手术刀。
    平时见刘建东极少的几次,留给我的印象永远都是蔫不拉唧、谦和恭顺,一副谦谦君子模样,属于那种惰性元素,不会轻易“化合”的那类。但,这些只是“看上去” ,看上去缺乏主动,实则并不拒绝入世——这些也只能被他的小说一一泄露:拒绝生命的了然无趣,内心的棱角随时蠢蠢欲动,横斜着刺出来。
    “三寸”而不是“七寸” ,因为前者是指头部、大脑、全身中枢,一个人的总指挥部。刘建东,算你狠,声色不露就掐准了死穴。
    幸好,还有那套绿皮的《安徒生童话》 ,还有孙尔雅,还有被董仙生想起并一意追随的云南勐海,还有跟随了肖燕二十多年的“鸽子窝” ,这或许就是那粒“内心深处仍然有未能燃尽的梦想的种子” ,也是我们行走于当下的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