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赵振杰:“文学拓扑学”的运算过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赵振杰 参加讨论


    王松中篇小说《格尼斯堡七座桥》
    《收获》2016年第6期
    在当代小说创作中,以文学的表达方式来阐释数学奥秘的作品不在少数,然而,以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解析文学命题的作品却凤毛麟角。王松的中篇小说《格尼斯堡七座桥》别具一格,采用模糊数学的运算模式完成一道“文学拓扑学”意义上的生存命题,集中处理了历史与现实、城市与乡村、理智与情感、灵魂与肉身等诸多逻辑悖论。
    小说讲述了一起莫名其妙的绑架案:两个农民工劫持了地产项目开发商赵聪,有趣的是,他们既不谋财也不害命,除了索要自己应得的工钱以外,似乎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赵聪回忆起曾经“做过的那些坏事”。在绑匪歇斯底里的拷打与追问下,赵聪支离破碎的下乡插队记忆被重新激活。一场因户籍壁垒所造成的情感纠葛也随之逐渐浮出水面——原来绑匪头目“口吃男”正是赵聪当年在乡下的私生子。
    相对于故事本身而言,作者王松似乎更加注重故事的讲述方式。他在小说中多次采用“元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比如说,借人物之口指出:“模糊数学的意义与传统数学恰好相反,模糊数学并不是寻找事物的惟一结论,而是寻找结论外延的边界。”某种意义上,《格尼斯堡七座桥》并不是仅仅为了讲述“进城与下乡”的故事,而是要运用“文学拓扑学”的方式去竭力勘探故事背后的可能与未知,荒诞与真实。
    为了确保推演过程的有效开展,作者巧妙地借助“醉酒”原理来实现叙事时空的灵活转换、人物意识的自由流动。特别是文本中出现的两次“灌酒”场景,恰到好处地将“口吃男”的城市遭际与赵聪的知青经验融会贯通、和盘托出——“结巴男”为发泄对城里人的不满情绪,以“灌酒”的方式残忍地虐待人质赵聪;而醉酒后的赵聪,也在“口吃男”的反复质询下,回忆起自己当年同样以“灌酒”的方式对乡下人马大车痛下杀手的经历。这种双向“互虐”的残酷性充分暴露出城乡之间的芥蒂之深、隔膜之厚、矛盾之复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