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李一鸣:向草木借取灯盏 照亮前行的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李一鸣 参加讨论


    生活中,许多人习惯了昂首前行,对低处的草木视若无睹,即使偶尔俯身关注,亦是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有着惯常的优越与矜持,而刘学刚的“草木记系列”散文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他把低处的草木置于精神的高地,虔诚地观察、贴心地凝视、细微地体认。在他心中,寻常草木内蕴自然的美好精神和处身的智慧,人类应该沿着植物走过的路,向草木借取灯盏,照耀前途。
    刘学刚细致耐心地记录草木绿色的呼吸和芬芳的笑容,为一朵小花沉思,向一丛小草致敬。在这个红尘滚滚、市声喧腾的时代,众多人急急赶路,随波逐流,而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写作者,刘学刚选择了逆着人群的方向,就像一枚树叶从树梢退回树根,一个中年复归婴儿,回到楚辞的香草时代,回到诗经的草木王国,回到本体本真、纯粹纯净的审美母胎。
    我们曾阅读过多少描写植物的文字。明朱橚的《救荒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多从植物属性、实用价值出发,帮助人们认知植物,感知茎叶花果的用途。这些著作固然在语言、叙述、说明上具有独到之美,但多属科学范畴。而张岱的《植物部》、汪曾祺的《草木春秋》,则洗练疏朗,在描摹寻常植物中,寄托幽微的情思,读来回味无穷。当代描写植物的作品可谓多矣,其中许多文章往往停留在对草木绘形绘色的描写上,浮泛于外表,而未切入内心;更多的写作者则把思维之耳侧向这个时代的大事件、大声响,惟独不见他们倾心贯注事物微小而惊心的生长,用心感觉日常生活的本来模样。透过刘学刚纵横捭阖、摇曳多姿的文字,我们看到那些寻常的草木不仅仅是植物,更是值得人类尊重的生命个体,是文学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此间不仅涵蕴深切的悲悯,宽厚的抚慰,大地庄严的道德,生态自有的伦理,更有一草一木的生命智慧和对人类不同凡响的意义。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说,“我依然把握着那最古老的价值观……土地的肥沃,动物的魅力,与世隔绝的孤寂中的想象力,令人恐怖的开端与再生,爱情以及对舞蹈艺术的心醉神迷,部落里最普通的劳动。”刘学刚的散文也在树立一种植物主义,他力图将自在的土地上那看似卑微的葳蕤生命容纳到内心深处,以更可接近于事物的本色,对抗时代的失衡、世俗的紊乱、懵懂的清浅。刘学刚常常将柔软的笔触探向那些被人冷落的植物,尤其是被锄头、铁锹、镰刀驱赶和杀戮的草木。他充分肯定这些鲜活而生动的生命为大地的繁茂付出的努力,他坚定地认为,人们应该在植物的根系上生长幸福的笑容,从容地展开各自的时光序列。他也忧心于被钢筋水泥的方阵隔离的植物,蜂飞蝶闹的场景全然不见,它们看上去那么无助,那么孤苦伶仃。这里有着对人类社会的委婉批评,有着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来探求人类社会进步的可能性,他书写的是植物的美质,探求的是宇宙的精美秩序,从而把植物的抒情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区别于法布尔《昆虫记》中为昆虫说话、和昆虫做朋友,也区别于中国古代诗人借物喻人,花草言志,在草木中寻找灵魂突围的出口。刘学刚把植物继续往上推,使其成为照耀现实生活的灯盏,唤起对人类灵魂的拷问。“这种野草喜欢生在村旁、路边、河畔,瘦果的顶端竖着三四枚带倒钩的短刺,这冠毛摇身一变而成的短刺,形同鬼魅一般,粘在行人的衣服或动物的皮毛上,巧妙地实现远走他乡繁衍种族的伟大理想。如此精妙而又完备的播种方式,让我们惊奇不已。”(《鬼针草》)刘学刚的写作有他的胸襟与气度,他的植物作为充满智慧的生命个体,是走在人类之前的带路者。当植物在生命中扮演启蒙者的角色,写作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
    刘学刚博大的世界观,展现着一个植物主义者认知自然、进而理解自身的心路历程。他写一种学名叫狗尾草的植物,他的故乡称之为“毛谷英”:“锄头的勤劳和它的顽强不无关系,它越顽强,锄头越勤劳,一遍一遍地铲除,等谷子沉甸甸黄灿灿了,还是有毛谷英探出一些茸茸的小穗,扮个鬼脸。”是的,每一种植物都是大地的物产,是造物主对世界的奉献。作者以对植物的深沉理解,在文学、哲学和科学的三维空间里,建构起自己的草木理想国,呈现着无与伦比的美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