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服务多年,发现那里的孩子何等幸福——欧洲社会崇尚人文主义,美术教育资源丰富,所以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层次绵、多元。 《小天使失踪了——美术馆奇遇记》的作者马克思·杜科家学渊源,对于艺术之美、展览之吸引人,早已心领神会。为了与小读者们分享对艺术的奇妙体验,他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以最浅白、扼要、精确但又引人入胜的奇幻手法,创作了这本图文并茂的图画书,期待小读者也可以从此成为艺术的小观众。 其实,无论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舞蹈、电影、文学、建筑,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虚拟实境”。艺术家擅长以作品为媒介,结合、超越梦境与真实,穿梭时空,纵横古今。经过适度的引导、点拨、触媒和介面,一般人面对艺术,也能从一开始的排斥,渐得其门而入。 在这个故事里,“捕蝶网”的暗喻格外有趣。色彩斑斓的蝴蝶,有如稍纵即逝的美,需要适时出手捕捉,但如果不小心呵护,又会迅速逃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于天真无邪、古灵精怪的小天使,可视为艺术家和其艺术创作的象征;轮番为小主角指点迷津的维纳斯和其他画中的人物,则有如缪斯的化身,引导孩子入画。 如何妥善利用美术馆资源,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让孩子自然而然培养出欣赏艺术的习惯与兴趣,一直是社教机构的挑战。作者借由本书提供了最佳的协助。马克思·杜科以可爱的笔法、明朗的构图与高彩度的配色,呈现出承袭自法国派插画的经典风格,并融入个人专业素养和渊源家学,揉合成极具亲和力的个人造型语汇,实属难得。 对于初访美术馆的稚灵“新鲜人”来说,这本图画书既可作为浅显易懂的启蒙导览手册,也可说是极佳的艺术欣赏入门指南。如此一本寓教于乐的图画书,不仅帮助了对艺术求知若渴的孩子、求好心切却一筹莫展的带队教师,以及耐心十足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家长,还让所有读者了解道:只要用心,就可以从日常生活、寻常事物之间,看到无所不在的美感!(作者系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馆长)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