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一生撰写著作近40部,年过百岁之后,仍然相继出版了《新时代的新语文》、《人类文字浅说》、《现代文化的冲击波》、《周有光耄耋文存》、《周有光百岁新稿》等著作。2013年,他亲自指导完成了《周有光文集》15卷的出版,收录了他的跨世纪、已发表的绝大部分作品。日前,部分学者、出版人在京举行“从传统到现代,从蒙昧到启蒙·转型时代与知识分子”座谈会暨周有光先生109岁华诞庆祝会。 周有光得知生日会之后,特意在病房中录制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他面带微笑,双手合十,说:“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向各位致以最高的谢意。我认为,我们应当从世界来看国家,不应当从国家来看世界。这样能够扩大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的视野。谢谢各位。”他让自己的儿子周晓平转告大家:“我这一年过得很好,身体也很好,谢谢大家。” 周有光的忘年之交何方在发言中说,他最深切感到的有三条:第一条,独立思考。周有光很强调独立思考,也就是陈寅恪所说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这是无论哪一代知识分子都应该具备的。第二条,宁静致远。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简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老一代知识分子对“宁静致远”很重视,但能做到不太容易。我觉得周有光做到了。第三条,站得高,看得远,具有全球化思维。“全球化这个词是1985年才在我国流行的,但他在1985年之前就自称世界公民,用世界眼光看国家,不仅以国家眼光看世界,了不起。” 学者丁东在发言中说:“有一句话叫做‘老年人燃烧使青年人取暖’,概括力挺强。我在周有光面前,还是有老年人燃烧,我们在旁取暖的感觉。” 在丁东看来,周有光一生最精彩的东西,好多是百岁之后的表达。他以前作为语言学家、我国汉语拼音的制定者,其贡献是无可争议。但他晚年以思想家的姿态出现,提出了许多重大的问题、重大的思考,这才是人们聚在一起讨论他的主要原因。“他百岁以后出版的著作里,其反思都是刨根问底的,都是从根儿上来的。对年轻人有醍醐灌顶的启示。”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的办公室在周有光住所的前面,他曾经多次拜访周有光。印象中,他家中只有两三个书架,一个很小的书桌。他这样一个大学者,在人们想象中,应有一个大书房,才跟他匹配。可他就在一个小房间里思考、读书、写作。在王旭明眼中,周有光是一位“明白老人”。 王旭明说:“年轻一代知识分子能不能保持这种敢讲话、独立思考、让这种奇迹存在下去?我有隐忧。他们怎样在大转型期间给公众以启蒙,推动社会发展,这是应该思考的。因为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学者解玺璋说:“反而一些年轻人,如40岁、50岁、60岁的知识分子,没有周有光这样一种对世事的关注,而是沉浸在一种很小的东西里。倒不像109岁的老人这样强烈地关心国家命运。我周围有很多人,讲养生,讲品茶,讲写书法,玩古玩,年纪很轻,就沉浸于这些玩物,好像自己很高雅——我认为是在玩物丧志。” 著名学者资中筠说:“其中最典型的、影响最大的是郭敬明的《小时代》,这是最代表现在年轻人的思想的,并且是物质享受最高的、精神最贫乏的,而且是最得到吹捧的。” 学者秦晖说:“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周有光以109岁的高龄焕发了青春。实际上,他比我们很多人的心态都年轻。这个社会有一些非常年轻的人,身上却有一股木乃伊的味道,非常之老。周有光晚年的语言越来越让人感觉他是热血青年。最可悲的情况就是,很多人年龄是壮年甚至青年,但是精神状态和思想都已经行将就木或成木乃伊了。能够像周有光这样,我觉得非常可贵!” 据周有光的家人介绍,周有光1月13日生病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目前体温正常、血压脉搏正常,白血球也下降到接近正常。经过几次会诊,他目前正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参会嘉宾均拿到一套周有光再版新书《百岁新稿》。它在2005年出版过。此次出版是出版人对于这位中国最年长的“世界公民”的生日贺礼。(记者 桂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