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曹保印在其新作《快跑,妈妈牛!》中以“兄弟抓阄”的故事为原型,融合另一个妈妈牛为自由奋力反抗、逃亡的感人故事,努力反映社会现实。小说既展现了妈妈牛为自由斗争的不屈精神,也写出了人世间的挚爱亲情。 曹保印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几年前,不少媒体曾报道过一个“兄弟抓阄”故事,一时间,小人物的大情怀,感动了整个中国。《快跑,妈妈牛!》正是以“兄弟抓阄”故事为原型创作的。该书是《新京报》记者曹保印“大地上的孩子们”长篇小说作品系列的第二部。“大地上的孩子们”作品系列,重点关注当今中国弱势儿童的命运,借此激励所有身处困境的孩子勇于和命运抗争,追求爱与自由。这个系列的第一部《草根儿》被誉为“中国首部农民工子女生命备忘录”。 “兄弟抓阄”的故事原型是这样:2005年10月,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中心学校初二年级学生胡帅和哥哥胡述章,分别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和腰椎骨肿瘤。因家庭贫困无力同时承担两人的治疗费用,兄弟俩瞒着父母,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继续接受治疗。13岁的胡帅为了让哥哥得到治疗,在抓阄中“作弊”,他在两张纸上都写着“治疗”,然后让哥哥先抓,从而主动放弃了接受治疗的机会。 不知情的哥哥胡述章在去北京治疗的那天,哭着对弟弟说道:“既然我们俩只能活一个,那让我们来生再做好兄弟吧。”兄弟俩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社会各界,许多人慷慨解囊,献上爱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随即启动了“小天使基金”,救助放弃治疗的弟弟胡帅,将其接到北京救治。 2005年12月23日,哥哥胡述章在和《新京报》记者对话时,对“如果现在让你们重新进行一次选择,还会选择抓阄吗”这个问题,他这样回答:“如果可以重新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不想再选择抓阄的方式,我一定要让他治疗。”而面对记者“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你可能会失去治疗的机会”的提问,弟弟胡帅则说:“他是我哥哥,我没有选择。我们毕竟是兄弟,应该为对方着想,我知道他也一直在想着我。”这些对话,感动了无数人,其中就包括作家曹保印。在这部小说中,曹保印将另一个同样感人的故事,巧妙地融进了自己的作品,使小说的生命关怀主题更突出,视野更开阔。 这是一头母牛的故事。它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与钢蛋、铁蛋兄弟俩亲如母子。在生下小牛一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它被村里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偷走,卖到屠宰场去。在屠宰场里,它意识到这是关乎生死的最后时刻,要么不顾一切地逃跑,要么等死。它选择了前者,与屠宰场的老板、一路上围追堵截的人们展开了一场如好莱坞大片一般的激战。它最终破釜沉舟,宁可跳进冰河,也不愿屈服。最后,它逃到奶牛场。全体奶牛保护它,电视镜头前的观众们意识到奶牛们保护这个妈妈牛其实是希望妈妈牛的牛犊能与妈妈牛相会。在舆论的呼吁下,母子终于团聚。妈妈牛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赢得了胜利,它获得了回家的自由。 书中这两个故事交织在一起。曹保印在这本小说里写的既是一头牛为自由而斗争的故事,又是现实中关于爱和生活艰难的故事。小说里钢蛋、铁蛋兄弟俩的故事原型,就是胡述章、胡帅两个兄弟。两个主题,一个是教育孩子爱动物,理解动物,爱比我们生活艰难的人和孩子,并给予同情;另一个则以妈妈牛为榜样,培养孩子的自由精神以及不自由毋宁死的反抗和斗争精神。这两种精神,对孩子来说同样重要。中国大多数的儿童少年文学作品,受五四以来译介的西方少年儿童文学影响,偏重于爱的教育,对自由精神的教育强调得不多。 在为《快跑,妈妈牛!》所写的序文《爱与自由》中,著名作家沈睿说:“《快跑,妈妈牛!》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两个传统——爱与反映悲伤现实的合成物。冰心的小说《寄小读者》等便是爱的传统的发源地,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则是反映现实的传统的起点。曹保印的写作延续了这两个传统。但是,他的写作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少年儿童文学在多大意义上是道德寓意写作?在多大程度上是现实反映?钢蛋、铁蛋两个小兄弟生了病,无钱医治,几乎导致家破人亡。妈妈牛刚生了小牛就被坏人偷走,卖到屠宰场去。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让孩子们怎样理解并热爱他们生活的社会?妈妈牛所面临的被屠宰的处境,令人痛心。” 曹保印的这两部儿童小说则反其道而行之,都描写了现代社会底层儿童的生存状况。如果说虚构的儿童文学能培养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话,那么《快跑,妈妈牛!》这类“新写实儿童文学”则能够让孩子们认识中国、认识社会。(印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