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组】 从“优质”走向“卓越” ——读《新学校十讲》有感 李希贵校长说:“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朝夕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和老师感受到幸福、快乐,无论外界的评价多么高,它都算不上一所理想的学校!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读这段话时,我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到了自己梦想的目标。我们高新区实验学校走过的三年“幸福校园”建设之路,不就是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吗? 十八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办“更好的教育”奋斗目标,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鼓舞,是鞭策,是压力,也是动力。是的,审视我们的学校,虽然名声鹊起,已经打造成一所优质学校。但是我们如何把现在的优质学校变成我们心目中理想的卓越学校呢?《新学校十讲》这本书给了我最好的行动研究引领。这本书收录了李校长的十次讲话内容,每一次讲话都是一个飞跃,每一次讲话都令人茅塞顿开。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对我们学校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有非常大的启示。 意蕴深刻的“关键词” 在书中,李校长提出“客户”的概念,我认为很有新意。是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客户是谁,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我们是不是愿意去倾听客户的抱怨?是否还能听到客户的抱怨?当我们听不到抱怨之声的时候,也就是停止进步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有商家经营买卖那样尽心研究过我们的客户的特点与需求吗?我们能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改变生产流程与流水线工艺吗?在李校长看来,学校就是要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搭建各种平台供客户选择,有了选择的校园才能生机勃勃。最近我脑海中也一直浮现着开学初孩子因为没有更换楼层及教室而伤心落泪的场景,后悔着当初为什么只考虑教师不搬迁的方便而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感受? 李校长还提出“流程”的概念。他说,任何工作都有流程,任何工作的失误都是流程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寻找流程中的问题,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变了,结果才会改变;流程合理了,结果才会理想。的确如此,现在想来,无论哪项工作,都应先理清程序,科学安排各个环节,并采用严谨的操作模式以保证好的结果。我们的好多工作都没有明确的流程,因而结果不好时无人承担责任。有时有流程而执行不到位,也造成不好的结果。比如学校倡议“写教海丝语”,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评价反馈机制,最终导致只有个别老师在自觉地坚持,很多老师没有实际行动。 还有“测量”一词,即将事实转化为数据,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李校长说很多我们凭主观不容易判断的现象,只有通过测量,才能进行诊断和改进。比如我们最近开展的教学前测分析,如果课前进行科学的前测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学校开展“高实亲子阅读60+优秀童书评选活动”,学校教导处发动所有家庭积极参与评选,最终根据选票确定优秀童书,实现让“最好的图书给最美的家庭”;还有全校的幸福指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德育主任俞春丽老师才能更科学合理地“破译学生幸福成长的密码”,引领老师们进一步打造幸福校园。 发现“学校” 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在比较熟知的领域里,我们真正能够知道的占15%,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占30%,还有55%,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可我们还认为自己知道呢。李校长觉得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里,所以要努力去自我诊断、需要跳出学校看学校,去发现、去研究。李校长从“发现学校的管理者、发现资源、发现学生、发现学科、发现感动的每一天、发现形式的力量、发现校长”这七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如果你有一块10平方米的土地,是把它建成一个普通的草地,还是建成一个满足生物教学的百草园呢?” 2010年的开学典礼设计为“开学护照”,30分钟的开学典礼上,从市长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有任务。这就是“参与”,能牵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设立黄晨亮日、同伴关系日、多元文化理解日” “作为校长,我会为每一个孩子发放毕业证书,送给每个学生一句话,和每个学生握手合影留念,摔伤的孩子也要来参加发放毕业证书的仪式。” …… 这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管理者如何去发现、去诊断、去创新。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扫得有模有样。 一如米开罗基斯在画画, 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很喜欢马丁在演讲中反复引述的这首诗,李希贵老师为《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写的推荐序叫《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做老师》,这句话就是改写自书中的“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扫街”。李校长说,如果每一位校长老师都能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去研究教育教学,不断地用眼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学校就一定会成为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新学校!李校长把教育与这样一首令人怦然心动地诗融合为一体!实在是精辟!实在是深刻! “失败”的新定义 “为什么学校的管理一直平庸?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失败过。有一个原因很重要:我们一直把失败的定义狭隘化。”李校长在书中提出了失败的新定义,勇敢地承认教育存在很多失败之处。他敏锐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及教育改革是有问题的。浪费机会就是失败、影响力闲置就是失败、为不该自己决策的事情决策是失败、细节与文化错位是失败、用错误的方法来纠正错误是失败、反复提同样的要求是失败、没有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就开始实施教育是失败、校园不在令人激动人心更是失败……对照李校长提出的这十六个失败,我一直扣问着自己的管理:课堂提问时学生不再回应,我们似乎已经成为习惯,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是课堂设计、课堂组织的失败?老师在课堂上教不会学生,需要在课后用大量的时间辅导学生,常常被视为敬业的表现,却没有多少人把它视为课堂教学的失败。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有评估吗?我们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的资源都充分利用了吗?我们是否察觉到从不失败的教育是有问题的? 为了追寻理想中的“新学校”,圆梦我们的幸福教育,我们也必须像李校长所在的北京十一中那样坚持寻找学校的问题,寻找自己的“痛”,因为当我们听不到抱怨之声的时候,也就是停止进步的时候,因为对有志于变革和发展的学校来说,问题不是灾难而是机会,甚至是资源。 最近,我校通过开中层领导会议反思、诊断我们开学以来的常规工作,也通过不同层面意见征求座谈会,提出了在每周一歌、每天练习粉笔字、教海丝语、开放课堂听随堂课等方面《推进常规工作的几项措施》。我们希望寻找和借鉴各种研究工具,希望从课程的层面寻找问题,从而推进学校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罗校长更是殚精竭虑,像李希贵校长一样引领全校老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轻轻地合上《新学校十讲》,感觉自己既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又增加了深深的责任。这样一所理想的卓越学校离我们还有多远?的确很远!目标即使远了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目标。只要我们在路上…… (作者系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舒孝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