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戏曲进校园,有“形”更要传“神”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纪检监察报 尹卫国 参加讨论


    前不久,深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相约在福田·戏曲进校园”开幕式在深圳体育馆举行,于魁智、李胜素、李玉刚、马翔飞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齐聚福田,唱响中华国粹,弘扬传统文化。据报道,今年9月至12月底,主办方将组织戏曲名家走进福田区40多家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让孩子们看演出、听讲座、组社团、唱大戏,激发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的兴趣。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形式等,提出到2020年,戏曲进校园要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全覆盖。目前一批大中小学正在进行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
    戏曲是中国著名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国粹,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我国古代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组成,最早萌发于先秦时期,至今数千年,如《诗经》的“颂”,《楚辞》的“九歌”等,堪称是有文字记载的戏曲之开篇,经过千百年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而中国各民族地方戏曲种类多达360多种。
    戏曲古老、悠久,文化底蕴及内涵深邃、丰富,但戏曲的特点是节奏比较慢,方言发音及地方韵味比较浓厚,在互联网时代及快节奏的当今社会,戏曲似乎不太符合年轻人胃口,还存在难以听懂的问题,因此对戏曲感兴趣、爱看戏曲的年轻人并不多,一项调查显示,戏曲观众以中老年为主,真正称得上“戏曲迷”的主要是70岁以上老年人。由此可见,戏曲进校园十分必要,对于增强学生对古老戏曲的了解、熟悉与认知,促进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审美情操,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有重大意义。
    戏曲进校园,有了“形”更要传“神”,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戏曲,在理解戏曲、掌握戏曲精髓的基础上,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效果,甚至能将戏曲艺术传承并发扬光大。这需要综合施策,即看、教、学、演。
    看,就是组织学生免费观看戏曲演出。四部门《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看是最直观的感受与感悟,最能培养兴趣,因此除戏曲表演进校园外,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戏曲零接触。
    教,就是将戏曲写入教科书,登堂入室进课堂。对此,京剧大师梅葆玖就曾提出让戏曲文化进中小学生课本。笔者认为可以针对小学、中学及大学特点,应因人施教。对小学生主要进行戏曲通识的普及教育;对中学生,在此基础上可增加戏曲表演知识及技巧的教学;对大学生,可将戏曲列入选修课,以自学修分为主,高校定期组织戏曲讲座,讲解戏曲理论及表演技能等。
    学与演,就是表演实践。看是直观感觉,教是灌输知识,学与演是亲身体验,通过学习与表演方能真正走进戏曲,体会什么是“生旦净末丑”,什么是“唱念坐打鼓”,明白一些经典剧目的来龙去脉,了解中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增强对戏曲的情趣与喜爱。为此,学校可以加强戏曲社团建设,如成立戏曲兴趣小组、戏曲社吧等,有条件的中学及高校还可成立戏曲演出队,完整的排练舞台戏曲节目,在校内外演出。学校还可与专业戏曲剧团联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生走进剧团参观学习,请专家指导学生排练演戏等。
    总之,戏曲进校园只有进了“心”,传了“神”,才能让戏曲的文化精髓、审美素养真正成为树立学生文化自信,昂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源泉。(尹卫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