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素朴地展现深邃与宏阔——《董必武在华北》观后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陈建功 参加讨论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近期播出的5集电视纪录片《董必武在华北》,记录的是1947年3月陕北解放区遭到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后,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国统区争取和平的斗争战线转战华北新战场,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其间在华北所创的革命业绩。包括有步骤地统一华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发展生产、恢复民生;主持探索实行人民民主的建政立制,组建华北人民政府以及解放区各级人民政权;推动华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为支援前线,争取全国解放作出重要贡献;致力于统一战线工作,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谋篇开局;倡行民主法制建设,以主持华北人民政府的法制实践,为新中国依法执政的工作开路奠基,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法律建设上的准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的革命生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阶段,该片以“在华北”为主线,意在以“解剖一只麻雀”的方式,展开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全国胜利而奠定的“赶考”工作,而董必武,则是其中几项重要任务的领导者和实施者。
    应该说,这样的纪录片曾经拍过很多,对于缅怀革命前辈,振奋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教育青少年,无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董必武在华北》更有别于许多“事迹”型纪录片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呈现传主在这一阶段的思想和实践,情怀和境界,更把他置身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大背景下,置身于“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因此,作品既彰显了个人业绩,更把这业绩与历史的辉煌转折相呼应。或者说,观众不只是认识了中流击水的董必武,更看到了他所为之献身的云翻浪卷的潮头。这就使这部电视片有了高屋建瓴的气势,突显了党中央在迎接胜利前的清醒,包括对新中国财经形势的预判,政权建设的谋划,乃至于以民心所向为指归的动员力。这个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超迈于一个人业绩的介绍,而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讴歌了党中央领导的智慧以及全党同志的努力。这使得革命家董必武的心灵轨迹和实践活动,更有所依据,也更有现实的说服力。
    当一部作品有了俯瞰历史的视角,它将不会再借力于声嘶力竭的“豪迈”, 也不会求助于华而不实的堆砌。从容不迫、平实素朴反倒成为它走向艺术成功之路的阶梯。朴素的画面,沉静的叙说,有激情而不滥情,有故事而不夸饰。这越发使我们贴近那个印象中的革命家董必武了——信念坚定、沉着冷静、无怨无悔、内敛实干……你不能不为创作群体对传主的理解乃至融汇为一种风格化的阐发而喝彩——娓娓道来却宏阔深邃,从容不迫却饱富内涵,不动声色却直抵人心。
    《董必武在华北》的播出,使我联想到当下文艺界一个议论得热气腾腾的话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或许,这部电视纪录片应可算作一个成功的范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