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一座精致而有诗意的文学剧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徐健 参加讨论

      
    北京鼓楼西剧场创立三周年——
    一座精致而有诗意的文学剧场
    
    《烟草花》剧照 李晏 摄
    在北京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胡同的尽头,坐落着一个为京城戏剧观众、文艺青年着迷的剧场,它面积不大,却充溢着思辨的火花、人性的宝藏,被戏剧爱好者称作“心灵的港湾”;它曲径通幽,却能量无限、人才济济,戏剧名家都是这里的常客;它成立的时间不长,推出的戏剧作品却气势如虹、诗意盎然,直通精神世界的彼岸,它就是鼓楼西剧场,一个让你感到信赖和愉悦的戏剧“朋友”。4月22日,鼓楼西剧场迎来了3周年纪念日。依旧清新如故、依旧回归心灵,朴实而真诚的纪念活动现场,“致敬观众”和“不忘初心”成为鲜明的主题。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在鼓楼西剧场3周年纪念日活动中,主题背板上大大的数字“3”正是由观众的留言组成的,当天的主角也不再是戏剧界的大腕,而是那些热爱戏剧的观众朋友们。鼓楼西剧场创始人李羊朵表示,此次纪念活动以“致敬观众”为主题,就是因为剧场的成长离不开观众的支持,“每一个观众都是剧场的朋友,我们把朋友请到自己家里,拿出最好、最有诚意的作品招待他们,给他们温暖、让他们充实。”
    据介绍,为了此次活动,鼓楼西剧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收集观众留言,组织拍摄了近400张观众们神情专注、姿态各异的照片,陈列于活动现场。同时,剧场还请了摄制组对5位观众代表进行了跟拍,在活动现场播放了一部专属于鼓楼西观众的纪录片。片子中有陪伴鼓楼西剧场3年的“第一会员”刘戎,有因为喜爱这里而来做志愿者的金融人士王静,有带6岁孩子来看《晚安,妈妈》的心理咨询师涂慈爱,有认为鼓楼西为自己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大学生唐艺卿。短片记录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而他们也在片中表达了自己对鼓楼西剧场的喜爱与期许。可以说,观众与剧场之间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那份彼此托付的信赖,化作一粒粒艺术的种子,在鼓楼西剧场这个精致的舞台空间里不断地滋养、生长。
    文学性品质始终如一
    “我是一名观众,每次来鼓楼西都心怀期待,3年来,鼓楼西这位主人从未让我失望,每一次都送给我一件珍贵的礼物:一出好戏。”剧作家万方说。鼓楼西剧场成立至今,一直把打造优质而有品位的戏剧作为自己的立足之本。每年4月的生日活动,鼓楼西剧场必会献上一部经典剧作。今年的3周年大戏《烟草花》就出自素有诗人剧作家之称的尼洛·克鲁斯之手,讲述了一个“朗读人”来到手工雪茄烟厂之后所发生的故事。该剧成功地将爱情与欲望、文学与现实、传统与发展等人类纠结至今的矛盾以诗化的语言及结构呈现出来,获得过包括普利策戏剧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与剧场之前推出的《枕头人》和《丽南山的美人》不同,《烟草花》少了辛辣、多了浪漫,少了残酷,多了忧郁,它对现代性的反思、对两性情感的探微、对诗性的追忆,都让这部作品带有了浓郁的现实意味。对此,李羊朵表示,她希望从3周年起多做一点轻松的戏,这种轻松并非是指没有内涵的娱乐。“《烟草花》是一部文学性非常强的剧本,它表面波澜不惊,但轻盈之下,包裹的却是犀利和尖锐。”在导演陈洁看来,《烟草花》虽然描写的是1929年在佛罗里达州的古巴人,但该剧的内涵却极具当下性,会让今天的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它将促使我们放慢脚步,去思考我们的生活,去思考我们的精神世界。
    助力本土原创剧目开花结果
    2014年的《枕头人》《早餐之前》,2015年的《丽南山的美人》《那年我学开车》,2016年的《晚安,妈妈》,再到今天的《烟草花》,在国内戏剧原创力普遍贫弱的情况下,鼓楼西巧借“他山之石”,用西方经典文本的力量传播戏剧文化,锻造自身品格,给市场喧嚣中的戏剧一个诗意的栖息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正如导演王晓鹰所言,“鼓楼西剧场的定位不同于一般的民营小剧场,不满足简单娱乐,却追求经典品格和艺术气质,有时还有真正的实验精神。”
    2016年,编剧史航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都会来到鼓楼西剧场举办名为“鹦鹉泼水节”的讲座活动,从迪伦马特到刘震云,从“戏剧的旧时光”到“独家藏书经”,讲人论事、谈书品戏。在史航眼中,“胡同里的剧场,让观众和街坊擦肩而过,让戏剧与人生比邻而居。”纪念日活动现场,史航代鼓楼西剧场宣布“要为原创戏剧做点事儿”,在7月份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打造“原创戏剧月”,对年轻人的原创戏剧敞开大门,不收取场地租金,以票房分成的方式达成合作。“让‘七’月成为一个‘起’点,不仅要让西方经典文本落地生根,还要助本土原创剧目开花结果,这也是我们剧场设立的‘初心’。”李羊朵说。
    “我总把独立艺术家看作是真正造福于自己和他人的人,在这个意义上,鼓楼西剧场就是造福于所有人的场所。”德语翻译家李健鸣表示,作为观众,她在这里体验过快乐、思索,甚至沮丧。“真希望几十年以后,还会有人会踏进这个剧院,并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这一剧院会像那些古老又永不衰老的诗歌那样散发出朴素的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