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电视剧的竞争最终是品质和价值观的竞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徐健 参加讨论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业高速发展、势头强劲。这其中,网络文学与影视的交叉融合、良性互动,大大提升了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芈月传》《花千骨》《欢乐颂》《琅琊榜》《何以笙箫默》等多部网络文学作品成功转化为影视作品,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影视剧内容的重要来源。可以说,时下影视产业最为火热的IP一词,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网络文学的内容供给。在日前举行的2017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掌阅科技、晋江文学城、纵横中文网等11家北京重点网络文学企业,携《湘语》《南方有乔木》等109部原创新秀作品再次亮相,为这些作品的影视化发展助威。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北京重点网络文学企业的作品IP转化改编电影312部、电视剧383部、网络影视剧78部、出版图书3354部。一方面,IP引发的电视剧产业跟风势头不减,另一方面,IP所带来的电视剧创作、播出方面的衍生问题日益突出,争议之声此起彼伏。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电视剧市场竞争,面对IP热背后正在逐渐改变的受众、媒介,电视剧编剧、导演们在想什么?在与IP的博弈中,原创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春交会”上,业内编剧、导演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IP热闹的背后是资本的阴谋
    “IP就是资本虚构的一个概念,它试图营造一个公式,即‘IP+小鲜肉+粉丝+收视率’。”编剧兰晓龙说。“我不否认网络作者的才华,但是一个网络小说,它生成的过程让我非常痛苦,可能完全被读者左右。网络写手每天写东西的时候,推文的人就会要求他的情节走向必须怎么发展,他根本无力改变,为了点击量只能迎合。如此一来,改编者怎么把这种受到支配的写作落实到电视剧中并变成对社会负责的东西?这非常难。”兰晓龙表示,他同情网络写手和改编网络小说的编剧,但他痛恨这种操作模式,因为本来有生命的编剧可能被抹杀掉了。如果遵循这个套路,让编剧沉浸在这样的操作模式中,就会变成从事纯技术的人,变成一个“刷墙工”。
    从创作角度讲,IP就是一个改编的问题。如果有原著、有读者基础,编剧按照影视规律改编,没有任何问题,创作上也不存在对错。“最关键是有一帮人天天在鼓吹这个IP,说有多么大的功用,甚至荒唐到有人在刻意制造IP,然后拿到市场上赚钱。如果这样的操作也算IP的话,那它就是一个谎言。”在导演刘江看来,IP热闹的背后是资本的阴谋。有些网络小说不见得具备影视改编的条件,但是投资方觉得它可能有市场潜力,我们也不需要去抗拒或者反对它,只要过程符合影视创作、讲故事的规律即可,但是有人天天在炒IP,这个动机是很可疑的。
    原创不够强悍给IP可乘之机
    编剧刘和平认为,投资方一哄而上抢IP现象的出现,不应把责任都推给市场和资本。“编剧可以问问自己,写剧本的时候有没有承诺了制作方、电视台,接下来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好好教他、养他、写他?我们有没有因为有了一定的名气,就同时接数个活,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任务?”如今的情况是,编剧不能按时交稿,造成制作方干脆买网络小说。买了以后,雇用的没有经验的年轻编剧会在要求的时间内交稿,然后请香港导演拍摄,再找颜值高的演员出演。本来就不具备改编成电视剧潜质的小说,又请了不具备能力的编剧来写,最后找颜值高的演员来演,后期大量运用高科技,这种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电视剧市场。“出现这样的问题,编剧是不是也该检讨一下自己”。
    时下很多金融资本进入电视剧行业,拿下不少IP,表面上IP猖狂一时,但在编剧彭三源看来,也是因为原创不够强悍,“如果原创够强悍的话,打IP我就不信打不下去,原因还是出在编剧的心气和追求上。”彭三源认为,做原创编剧,首先你要认同自己是一个作家、一个表达者,你所写出来的文字,你做出来的作品,要占据公共空间、占据公共播出平台。“编剧的创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是我跟甲方签了约,不管写成什么样,反正给我钱了,交差便可。这样你就永远是三流编剧,成不了一流编剧”。
    跟风的编剧永远是失败者
    如今的电视剧传播,“90后”“00后”逐渐成为主力受众,手机、pad、电脑等则成为他们接收信息、观看电视剧的主要媒介。中国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是否还适合今天受众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习惯?刘和平坦言,像他这种年纪的人,从写舞台戏曲出身,而且从小懂得什么叫做评书叙事,转行到搞影视,知道什么叫视听叙事,但是今天网络出现了,面对网络文学和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很多曾经的专业编剧到了现在这个时候,都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但他始终认为,用电视剧的形式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一定有它内在的艺术规律,包括戏剧规律。
    编剧徐广顺认为,编剧是整个电视剧生产线的起点,没有起点以后的所有一切都在空转,但目前许多的宣传手段以及表现自己的东西都掌握在导演手里,往往把一个编剧一生写的剧本变成了某某导演作品,这对编剧是不公平的。现在年轻编剧比较多,机会也很多,但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好的剧本都是编剧多年积累、一朝爆发出来的结果,而这些东西又往往是他最熟悉的。一个编剧如果不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总是跟风,甘做IP的搬运工,他就永远是失败者。
    电视剧的竞争最终是品质和价值观的竞争
    针对IP的火热、原创的疲软,业内呼吁回归“工匠精神”,以高品质、高标准铸就中国电视剧的品牌。编剧赵冬苓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要在创作的内容上“求真”——写的故事一定有真问题、真困境;在创作的方法上“求实”——不要浮夸、不要悬浮;在创作态度上“求严”——要和自己死磕、一丝不苟。她谈到,自己创作《青岛往事》,故事大纲就写了14稿;创作《猎狐行动》,故事大纲也写了8稿。“我每一稿代表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如果不理想,我会再换一个,就怕有朝一日再回到原来的思路上。”赵冬苓认为,一个有出息的年轻编剧,如果希望自己不光只是完成一个快销品,而是在编剧事业上真正有所作为,一定要有这种和自己死磕的精神。编剧陈枰认为,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创作首先要对得起自己,要真诚面对内心深处的要求。
    “电视剧的竞争最终是品质和价值观的竞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表示,确立工匠精神就是要求电视剧创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克服浮躁,凝神聚气,都能心中有观众,精益求精好上加好,这是电视剧品质的保证。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要传递好中国价值观,这是一部成功电视剧的基本要求。无论从思想、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影视产业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看,价值观始终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价值。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能工巧匠,以巧妙的表达承载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价值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