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精神层面的默契是最难得的意义——看电影《天才捕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李健鸣 参加讨论


    
    《天才捕手》剧照,裘德·洛和科林·费尔斯分饰作家沃尔夫(右)和编辑珀金斯。(资料图片)
    在一众商业大片的包围下,《天才捕手》可谓小众。然而,它却在文化圈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不仅因为它讲述的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沃尔夫和他的编辑珀金斯的交往与文学史密切相关,更因为作为一部艺术影片,它从人物刻画、细节展现、叙述方式到影片主旨,都为观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解和阐释空间。本文作者关注到的,即是影片中两个看似迥异的人,如何逐渐发现他们在精神上的深刻默契,并因此而惺惺相惜。
    ———编 者
    看到电影《天才捕手》结尾的时候,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流了下来。空荡荡的电影院似乎更空,也更令人感到寂寞和伤感———在黑暗中陪伴了我们一个半小时的天才和捕手消失了,他们又回到了上世纪30年代,回到了属于他们的时段。
    珀金斯和沃尔夫,两个独特的灵魂。我记住的不仅是那些描绘两者逐渐靠拢、沉甸甸的友谊和分手痛楚的片段,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两个男人之间那种能给予对方精神愉悦的交往。而恰恰是这样的交往如今变得可望而不可及。现在见证他们之间这段友情的同龄人都已不复存在,只有这样的电影可以让我们去认识和体验这一罕见的交流和这种精神层面上的默契和惺惺相惜。为此我感谢这部电影的创作者。
    《天才捕手》是一部传记片,讲述了上世纪美国知名编辑珀金斯和作家沃尔夫相识相知及共同工作的那段历史。珀金斯是一个天分极高的编辑,在认识沃尔夫以前,他就成功地把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推上了文坛顶峰,不仅在创作上给予他们建议,并且在生活上也非常照顾他制造的“宠儿”。遇到沃尔夫时,他过着一如既往的生活,定时坐火车上下班,桌子上永远是需要看完的稿件。当他看到沃尔夫的处女作(后来被定名为《天使,望故乡》)时,他几乎是手不释卷,甚至躲在妻子的衣帽间里读手稿。他被打动了,虽然他知道他将面临的是一个会让他非常辛苦的作家,一个天才,而天才按他的经验就是意味着各种麻烦:酗酒、女人及种种不尽人意的事情。
    珀金斯和沃尔夫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极富创造性的合作。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使这两个人走出了常规的生活节奏,甚至让沃尔夫抛弃了女友。沃尔夫不再是孤独和艰难地写作,而是在同珀金斯的讨论中,在无休止的争论中,对作品的结构和文字的节奏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他常常会获得让自己豁然开朗的惊喜。而珀金斯也似乎变了很多,他不再是以家人为重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他无法放弃与沃尔夫一起工作带来的乐趣,他从文字中得到的享受让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这种高度精神层面的交流使珀金斯和沃尔夫沉浸在深深的喜悦中———谁能否认,这原本就是生活的最大意义?
    在合作的过程中,沃尔夫在接受珀金斯删改建议的同时,也总被内心的怀疑所困扰,担心珀金斯封闭的性格会成为了解他才思的障碍。影片中极其感人的一段戏是他把珀金斯带到一个有爵士乐演奏的酒吧。他想通过爵士乐从主旋律进行各种变奏的手法向珀金斯说明他灵感的来源,以及他希望自己文字达到的效果。珀金斯果然被他说服,所以两年后,他们只删掉了《时间与河流》长达5000页的原稿中的100页。在影片的后面珀金斯甚至开始问自己,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有必要,他很怀疑编辑的工作会不会把作品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如果双方只是从精神的愉悦要求出发,他们的关系也许会一直保留下去。但由于年龄的差距,他们之间出现了一种类似父与子的情感关系。从珀金斯妻子的嘴里,我们听到他丈夫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所以他对沃尔夫的偏爱肯定也带有一种父爱的因素。而沃尔夫开始写作的一个原因也是希望能从内心建立起与自己父亲的关系,这种几乎是下意识的情感需求造成了他们的亲密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分道扬镳的原因。
    当沃尔夫成功后,他对珀金斯的猜疑、他放荡不羁的性格,特别是他对他人的不宽容终于让珀金斯与他分手。在我看来促使他们分离的就是珀金斯对沃尔夫情感上的付出,他不仅希望他写出天才的作品,也要以长辈的身份从道德上要求他成为一个理想之人。沃尔夫疯狂的本性当然不可能接受一个循规蹈矩的父辈的要求。影片的最后,病危的沃尔夫意识到自己的轻率,他在给珀金斯写的最后一封信中再次表达了他的感谢和思念,精神层面的交往最终克服了世俗的喜恶。
    谈到这部影片我必须要提一下本片的导演。迈克尔·格兰达吉本是戏剧导演,用他的话来说,他不喜欢电影,但喜欢书。正是这种出自内心的喜欢让他把与书有关的两个人搬上了大银幕。导演处理人物之间的对话颇有话剧的影子,妮可·基德曼扮演的沃尔夫的女友在同珀金斯交谈中流露出来的咄咄逼人和神经质贯穿了整个谈话,令人难忘。沃尔夫同菲茨杰拉德的交谈场面也有很强的舞台感。此外,导演对细节的处理也十分聪明和稳妥。珀金斯一直戴着他的黑礼帽,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就觉得非常奇怪。一直到读到沃尔夫的遗信时,他才把帽子摘下,这时我真的感到了尊敬这两个字的分量。导演对音乐的处理也很出色,特别是片中珀金斯最喜欢的那首《阿夫顿河静静流》。沃尔夫是喜欢这首歌曲变奏后的宣泄和热情,就连不易动情的珀金斯也被音乐疯癫的节奏所吸引,开始用脚打起了节拍。这一段戏充分表现了两人在心灵上的接近,可以说那是相知相识的高潮。
    剧终,当珀金斯读着沃尔夫的信时,再次响起的音乐转为平静,如叙述般传递着内心的伤感,让人不禁动容。毫无疑问,两个英国男演员出色的表演决定了影片的成功,但这是不是也是导演的功劳呢?
    美国一段辉煌的文学史通过这部影片保留了下来,但我们真的不能忘记,珀金斯推出的那些天才作家的作品,那些放在书店和书架上的作品依然等着,等着有人打开那些厚厚的书,聆听他们充满激情的语言,在他们文字的美感中度过片刻时光……也许这位天才的捕手还非常想知道,我们是否认可他欣赏的天才和像他那样的捕手。
    (作者为知名剧作家、翻译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