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悬疑外壳下的伦理困境———看正在上映的国产影片《夜色撩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唐宏峰 参加讨论


    
    尽管存在着种种明显的缺陷,《夜色撩人》仍然是一部值得鼓励的电影。在娱乐片、合家欢电影、爱情片、武侠电影、动作片等等多种类型中,这类以坚实故事和心理开掘与社会投射为核心的电影应当成为院线的主流根基。它们追求故事的严谨、叙事的精巧、紧张的节奏与主题的深刻,在剧本、运镜、表演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施展空间,为观众提供智力与精神的满足。图为《夜色撩人》剧照。
    作为第五代导演中晚熟又早退的一位,夏钢时隔15年后以一部与以往类型完全不同的大银幕新作复出,但影片背后所显示出的观念变化则与以往的故事与情感一脉相承
    《夜色撩人》 的导演夏钢是第五代导演中较为晚成的一位,此片是其阔别大银幕15年的复出之作。与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旗手善于表现农村和携带厚重的历史感不同,夏钢在1980年代末1990代初的风光之作如 《大撒把》《遭遇激情》 《与往事干杯》 等,大多是与王朔、冯小刚合作,开启了中国影视中的都市情感喜剧类型。这一次,当其凭借 《夜色撩人》 再次回归大银幕,呈现的依然是都市人的故事。
    影片讲述了一位妻子在经历一场并不严重的入室抢劫案之后,陷入对丈夫不反抗的质疑,最终夫妻感情因此破裂。在影片开始不久,案件即告破,但妻子的回忆与纠查并没有停止———健硕的丈夫面对两个瘦小的持刀窃匪有无反抗、或者是说事件当中有无反抗的可能。一开始,观众面对这个悬疑点会习惯性地怀疑也许丈夫是幕后真凶,但结案后 (影片没有提示案件有疑点,观众也开始放弃惯常的真凶探究),这个悬疑就开始停留在其本身,即丈夫在事件中的选择与行为,影片于是彻底转换为一个痛苦的道德伦理追问与心灵创伤抚慰的故事。一位日常生活里的好丈夫,面对矮小且不熟练、但持刀的窃贼,放弃反抗,同时没有保护妻子不受窃贼的逼迫与骚扰,但也因此没有激怒窃贼,最终保证了人身安全。这是正确的做法吗? 该怎样选择? 妻子陷于对丈夫反抗可能性的探究,无法接受这种理性而软弱的选择。影片在中段逐渐引入另一个人物———妻子的警察朋友,他构成了女主角的镜像:曾经遭遇列车持枪劫匪,却没有打击敌人,而是劝告乘客配合以保护生命安全;当劫匪离开,他被乘客痛打,同时新闻登报,成为一生污点。
    事实上,这是一部探究道德伦理困境的电影,追问在危机境遇中,人该依凭生命保存的理性选择预计危害结果最小的屈从方法,还是该出于正义与道德作出人的选择———反抗并消除危机 (有可能受到生命伤害)? 在以犯罪情节开篇之后,影片很快呈现出的是对人物精神、心理的表现,进入一种典型的心理剧格局。电影反复使用人物出现在其回忆场景中的技法,表现妻子的痛苦与纠结,演员余男的脸也精准表现了妻子的心理状态,带领观众入戏,那种探究、偏执与痛苦很好地传达到了观众那里。
    应该说,影片表现的主题不错,但开掘不够深,内涵的展开不够饱满,有些单薄空洞。伦理道德是我与他人该形成何种社会关系的问题。如果当事者只是一个人,无论其怎样选择,都不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但当一个人必须为他人负责的时候 (无论是夫妻间的家庭关系义务,还是警察与百姓间的社会性义务),属于人类的道德才产生———他可以超越于自身生命保存的本能而追求更高的目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回答面对恶力是否反抗,在伦理哲学上,至少必须考虑他者的问题,而影片中妻子和警察所经过的两种情境都存在选择者决定他人状况的事实:丈夫和警察不反抗,同时都要求妻子和乘客配合,并且前者 (强选择者) 对后者 (弱他者) 负有责任,那么他的选择就必须承担他人的拷问,这并非是道德绑架。自然,无论小说还是电影,都不是哲学论文,但仍可以电影的方式将问题阐述得更加饱满,比如丈夫不是毫无疑虑地确信自己行为的正确。
    在影像方面,因为 《夜色撩人》 实为道德心理剧,所以影片大部分影像就是女主角的思索表情与回忆、吃饭睡觉看电影等日常行为、夫妻家常对话等,人物没有多少外向性的行为,是较为枯燥的。这时观影快感就极大依赖于悬疑的设置与展开,对真相的好奇将保证观众坐在那里。但此片悬疑的力度明显不足,“罗生门”的展开动力不足、效果有限,窃贼的话、丈夫的话、妻子的观察三者的区别尽管细微,但应该保持一种张力,而影片现在形成的效果比较单薄。
    另外,该片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缺陷。运镜不好,镜头的运动、调度、景别都有问题,观感不舒服,太多近景特写,景别变化有限,还有大量故弄玄虚的镜中像,极不沉稳。剪辑也有问题,尤其是影片前半段,流畅性较差。还有一点很要命,两位男演员的口型跟配音都对不上,太让人出戏。表演方面,余男非常优秀,王千源发挥空间有限、完成任务,饰演丈夫的韩国演员则严重水土不服,让人尴尬。
    然而,尽管存在着种种明显的缺陷,《夜色撩人》 仍然是一部值得鼓励的电影。这两年来,国产电影中的IP、青春怀旧与“小鲜肉”演员等因素已经开始丧失高票房保障的功能,相反,犯罪悬疑等类型逐渐兴起,如 《心迷宫》《烈日灼心》 《唐人街探案》 《冰河追凶》 《我是证人》 《追凶者也》 等。这类影片追求故事的严谨、叙事的精巧、紧张的节奏与主题的深刻,在剧本、运镜、表演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施展空间,为观众提供智力与精神的满足。在我看来,这类电影中的优秀部分既具有良好的商业性 (但非单纯以娱乐为导向),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但并非追求形式与精神探索的小众电影),应当成为院线主流故事片的中坚。在娱乐片、合家欢电影、爱情片、武侠电影、动作片等等多种类型中,这类以坚实故事和心理开掘与社会投射为核心的电影应当成为院线的主流根基。
    虽然 《夜色撩人》 与前述如 《心迷宫》 《烈日灼心》 等影片不同,并无严密紧张的故事,但它以犯罪和悬疑为外壳,包裹着一个社会性道德伦理的难题,做到了提供观影的快感又引人深思,是必须鼓励的一条类型道路。在访谈中,夏钢认为自己的新作是一种“新的文艺电影”,并且认为当下的市场状况存在支持此种新文艺电影的空间,这与我所理解的新主流电影的方向是一致的。
    可以说,夏钢是新时期较早善于触摸都市生活脉搏的电影作者,在北京城、飞机场、大饭店、出国、公寓楼、职业女性的场景中构筑都市感,在幽默、松弛的对话中表现相互探试的男女情感与性别伦理。谁都知道之后的故事,紧随其后的冯氏喜剧对1990年代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意义。夏钢在第五代晚熟,在新时代又早退,“三刚”(冯小刚、赵宝刚、夏钢) 中最早淡出,转而拍摄电视剧 (代表作如 《天下第一楼》 《一个女人的史诗》),但他确是较早敏锐感受并且细腻呈现出1990年代转型期中国进一步世俗化、都市化的节奏。
    《夜色撩人》 中,虽然犯罪悬疑的故事外壳和沉重的道德困境的主题在其之前的作品中并未有过,但影片背后所显示出的观念变化则与以往的故事与情感一脉相承。影片结尾,面对恶力是否反抗,影片给出了创作者的选择———这是须一瓜原著小说中没有的———警察在一次行动中冒险牺牲,女主角认为是自己将他推向了这个选择,感到后悔。显然,影片的创作者不鼓励反抗,而主张保存生命。从这一点上看,《夜色撩人》 所表现不仅是一种个人心理创伤以及性别间的道德伦理问题,而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意义,并且其两难与偏向体现出当代人对于生命观念的变化。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