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民族拉开了伟大复兴的帷幕,中国进入一个新的伟大时代,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被誉为世界史的“中国时刻”。一个文明型崛起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并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主导性力量之一。当今天的中国再次汇聚起世界目光、重新复兴为文明主体的时候,作为当代中国和中国道路的参与者、实践者、记录者、反映者和思想者,当代文艺家不仅有责任让文艺在中国的前行和秩序中成就民族文学经典,更有责任让中国在文化的怀抱和瞩目中迈向世界,助力文明型中国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激励艺术家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民族复兴的文艺精品,不断勇攀艺术高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从根本上增强做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文艺汪洋恣肆纵情挥洒的时代。大时代,文艺要歌颂人民的英雄,与人民的伟大实践同频共振,人民是文艺的“剧中人”。这样的一个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代,是世界文明史上又一个全面提升人类文明程度的时代。中华民族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中国文艺也贡献了无数的英雄形象,当代文艺家所塑造的英雄人物更是丰富了文艺人物画廊,这些英雄人物无论是军人、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无不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昂扬着民族的精神。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要同时代同频共振。作为时代的产物,文艺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其发展愈益受到时代的深刻影响。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真正把人民作为文艺的主人公,才能切合时代的鼓点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人民火热的生活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当今中国,正处在大踏步赶上现代化潮流并站在世界发展前列的历史时期,正处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重要贡献的伟大时代。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素材,有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创造智慧和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有无数体现时代精神的人民英雄、感动时代的人物。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这个恢弘时代的巨大变迁,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在融入人民火热生活中,塑造一系列无愧于时代的英雄群像,成为时代的洪钟大吕。文艺实践表明,惟有表现人民伟大历史实践的作品才能张扬时代精神,使文艺发挥最大的正能量,进而与时代同频共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就是在根本上书写和记录亿万人民实践的文艺。艺术离不开人民,真正的文艺精品、艺术经典之作,无不与时代和人民息息相关,象牙塔里出不了文艺精品。只有真正扎根人民生活,文艺才能真正生动活泼起来,回顾文艺史上那些彪炳千秋的文艺经典,无不闪耀着人民性的光辉,传达着人民的情感,在根本上反映着人民的心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文艺家心里装着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把人民作为文艺的主人公;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根本上彰显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本位论。他明确反对那种“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的观点。在平凡的时代,艺术家只有写出作为“剧中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以及为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努力,才能达到与时代同频共振。事实上,艺术只有通俗易懂、接地气,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在不断创新中贴合时代需求,切近不断变化的审美风尚,被人民群众所广泛接受,才能抓住时代。只有融入人民火热的生活,艺术才会自觉地表达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意志、愿望和呼声,在精品创作中生长出创造性的力量和文化自信的根荄,在价值引导中肩负起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使命。 如何抓住时代?大作家歌德强调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有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追求。因而,真正的艺术家不是时代和市场的应声虫,不尾随时代的潮流、追随时潮,更不会充当时代风尚的爬虫,而应当引导时代潮流。真正的艺术家不能也不会附和读者或观众的欲求,成为感官欲望和市场的奴隶,其使命是通过作品使读者或观众提高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以艺术精品抵御“三俗”之风蔓延。当前,为了抓住时代,文艺家在采风中已融入人民的生活。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指引下,文艺创作之风焕然一新,文艺界采风创作、深入生活火热展开,在深切感知人民生活的“热度”中,文艺作品有了“温度”,文艺风气不断纯净,文艺呈现新气象新面貌。2015年全国营业性演出总场次达到211万场,比上年增长21%;观众达到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3%;演出收入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可以说,文艺生产正在满足人民大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就文艺发展规律而言,艺术创作固然是个体性的审美创造,但“个我”绝非是封闭性的与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相隔绝。“个我”是人民生活的窗口和时代精神的聚焦,是融入人民生活的艺术创造者,文艺审美的真正创造主体是大写的“人民”和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究其根本性而言,人民性不仅是艺术表现问题,还是一个文艺家创作立场问题。虽然人民有广大性,但要真正实现文学的人民性,就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作为文艺的“剧中人”,积极反映人民的心声,塑造人民形象。 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艺术家只有眼睛向下,对多彩的现实生活有丰富的积累、深切的体验,领悟生活的本质、吃透生活的底蕴,才能创造出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其作品才能激荡人心。作家的根不在舞台上,而在民众中,作家要深入生活,在寂寞的长期坚守中“十年磨一剑”,而不是频繁地亮相媒体。“作家离地面越近,离泥土越近,离百姓越近,他的创作就越容易找到力量的源泉。世间万象,纷繁驳杂,尤其是我们身处的时代,丰富性、复杂性超越既往,作家怎么选择,目光投向哪里,志趣寄托在哪里,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作家的品位和作品的质地。”只有把心沉在人民中、沉在文学里,创作接地气,作品才能是独特的,才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文艺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文艺家就要做自己时代最敏锐的发现者和感知者,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与时代相契合的话语和艺术表达方式,以艺术精品高扬时代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伟大的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只能产生在它们所处的时代,就在于它们反映了时代的现实,抓住了时代的问题,问题源自人民的生活。文艺热爱人民,不仅要在融入火热生活中反映人民的心声,更要基于人民性立场为人民抒情,抒写人民的追求和战胜困难的希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光明,以向善向上的价值引领社会风尚。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的文艺,文艺热爱人民,靠的是优秀作品及其主流社会价值诉求,表现为基于人民立场对社会道义的弘扬和道德理想的守护。作为时代的表征,伟大的时代呼唤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的活力和激情源自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真正懂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就要俯下身,向大众敞开自己,这不但有利于激发文艺创造的活力,还有利于在全社会建构保护文艺发展的社会氛围和机制,使人民大众真正成为文艺发展的重要力量,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在文艺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坚持“人民是艺术作品的评判者”的批评原则。把人民视为文艺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既是对当前文艺发展的期望,对当代艺术不断勇攀高峰的期许,是对人民艺术家不断创作艺术精品的期待,更是在根本上保障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全球化竞争舞台上,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水平。在文化思潮的激荡中,惟有文艺精品能够在全球文艺舞台上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参与文化交流和竞争,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是一个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表征,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一个国家民族文艺经典化的程度。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当下,我们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拐点,亟需创作出更多与时代同频共振、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使当代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舞台,展现一个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形象。 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唐诗宋词享誉世界,这种盛唐气象彰显了时代精神、时代底蕴,是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显现,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文学所达到的高度,是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高度,也是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度。今天,中国文艺需要重新起航,以更加辉煌的成就走向世界,与世界各民族文艺同台竞技。歌德在抓住时代中提出“世界文学”的命题,意在激励德国作家推动德语文学(民族文学)的经典化。对于迈入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只有实现民族文学的再次经典化,有了一系列现代文艺经典作品,才有资格谈论“世界文学”,才能从根本上扬弃“西方中心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中国文艺家要有此自觉——民族文学的经典化。使中国当代文艺、当代文化成为世界全球化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主导性文化之一,成为世界主流文艺、主流文化之一。与时代相匹配的伟大作品何时出现,已成为整个文艺界乃至整个民族的期盼和焦虑。一个民族的文学经典,是该民族的精神史诗,记录着该民族的心灵和情感,标识了共同的审美追寻和价值认同。不能寄望于外在的扶持和打造,精品的涌现和经典的生成是内在的自觉,是艺术家主体意识自觉下的自然而然,是艺术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追求。经典文艺所透视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紧紧抓住时代,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融入对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经典文艺所诉求的艺术性,是文艺家追求艺术卓越性,高扬审美理想和人文价值的自觉;经典文艺所蕴含的善,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切,是对境界的价值祈向。
(责任编辑:admin) |